如何把漢字【許】【虛】【魚】【語】從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逐字分別說明如下 :
已經在之前說明過如何把漢字【許】【虛】從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的轉換過程,之所以在此又重複敘述漢字【許】【虛】這兩個漢字的轉換過程,是因為要做為後續的說明(如何把漢字【魚】【語】從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的轉換過程)之參考及比較。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許可 hí-khó/hú-khó (漳州音/泉州音)
2 許
hí/hú (文言音,漳州音/泉州音)
相當於韓字【히/후】= 韓字羅馬拼音【HI/HU】
3 許
khóo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코】= 韓字羅馬拼音【KO】
4 許 Khóo (用於姓氏)
漢字【許】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ㄒㄩˇ】。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ㄒㄩ】=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SHI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許】在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I】,漢字【許】在泉州音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U】,把(漳州音/泉州音)這兩種發音組合起來就是羅馬拼音【HIU】,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ㄏ】,羅馬拼音【HIU】的母音部分【IU】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ㄩ】_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但是,在國語無法存在像國語注音符號【ㄏㄩ】這樣的發音,因為國語注音符號【ㄏ】的發音嘴形和國語注音符號【ㄩ】的發音嘴形互相衝突、很難並存,所以把原本為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改成【SH】,如此一來,就把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HIU】變成了國語乙式羅馬拼音【SHIU】_國語注音符號【ㄒㄩ】。(以上的轉換就是把漢字【許】的台語河洛話【HI/HU】(文言音,漳州音/泉州音) 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ㄒㄩ】的完整轉換過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虛 hi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히】= 韓字羅馬拼音【HI】
2 虛火 hi-hué/hi-hé
3 謙虛 khiam-hi
4 虛
hu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후】= 韓字羅馬拼音【HU】
5 空虛 khang-hi
漢字【虛】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ㄒㄩ】。國語注音符號【ㄒㄩ】=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SHI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虛】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I】,漢字【虛】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U】,把(白話音/文言音)這兩種發音組合起來就是羅馬拼音【HIU】,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ㄏ】,羅馬拼音【HIU】的母音部分【IU】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ㄩ】_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但是,在國語無法存在像國語注音符號【ㄏㄩ】這樣的發音,因為國語注音符號【ㄏ】的發音嘴形和國語注音符號【ㄩ】的發音嘴形互相衝突、很難並存,所以把原本為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改成【SH】,如此一來,就把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HIU】變成了國語乙式羅馬拼音【SHIU】_國語注音符號【ㄒㄩ】。(以上的轉換就是把漢字【虛】的台語河洛話【HI/HU】(白話音/文言音) 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ㄒㄩ】的完整轉換過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魚刺 hî-tshì/hû-tshì (漳州音/泉州音)
2 魚翅 hî-tshì/hû-tshì (漳州音/泉州音)
3 魚丸 hî-uân/hû-uân
(漳州音/泉州音)
4 魚塭 hî-ùn/hû-ùn (漳州音/泉州音)
5 魚
hî/hû (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
相當於韓字【히/후】= 韓字羅馬拼音【HI/HU】
6 金魚 kim-hî/kim-hû (漳州音/泉州音)
7 魚 gû
(文言音) 相當於日語發音【ぐ】= 日語羅馬拼音【GU】
漢字【魚】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ㄩˊ】。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ㄩ】=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魚】在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I】,漢字【魚】在泉州音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U】。如果把(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這兩種發音組合起來的話,就是羅馬拼音【HIU】,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ㄏ】,羅馬拼音【HIU】的母音部分【IU】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ㄩ】_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如前所述,在國語無法存在像國語注音符號【ㄏㄩ】這樣的發音,因為國語注音符號【ㄏ】的發音嘴形和國語注音符號【ㄩ】的發音嘴形互相衝突、很難並存。在之前的兩種情況(如何把漢字【許】【虛】從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的轉換過程)都是把原本為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H】改成【SH】,如此一來,就把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HIU】變成了國語乙式羅馬拼音【SHIU】_國語注音符號【ㄒㄩ】。但是,在漢字【魚】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因為在漢字【魚】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GU】是相當於日語發音【ぐ】_是濁音。
在漢字【魚】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GU】(相當於日語發音【ぐ】)的子音部分是甲式羅馬拼音【G】(相當於日語羅馬拼音【G】)是濁音,漢字【魚】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這兩種發音組合起來的羅馬拼音【HIU】的子音部分是甲式羅馬拼音【H】_清音,甲式羅馬拼音【H】和甲式羅馬拼音【G】是互相衝突、無法共存的,所以甲式羅馬拼音【HIU】只好再簡化成甲式羅馬拼
音【IU】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簡言之,在甲式羅馬拼音【GU】和甲式羅馬拼音【HIU=HI/HU的結合】的合併過程之中,因為【共存可以、衝突不許】,最終只好變成甲式羅馬拼音【IU】_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也就是變成國語注音符號【ㄩ】。 (以上的轉換就是把漢字【魚】的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ㄩ】的完整轉換過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語言 gí-giân/gú-giân (漳州音/泉州音)
2 語法 gí-huat/gú-huat (漳州音/泉州音)
3 語
gí/gú (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
相當於日語發音【ぎ/ぐ】= 日語羅馬拼音【GI/GU】
4 言語 giân-gí/giân-gú (漳州音/泉州音)
5 語
gú (文言音) 相當於日語發音【ぐ】= 日語羅馬拼音【GU】
6 國語 kok-gí/kok-gú
(漳州音/泉州音)
7 俗語 sio̍k-gí/sio̍k-gú
(漳州音/泉州音)
漢字【語】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ㄩˇ】。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ㄩ】=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語】在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GI】,漢字【語】在泉州音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GU】,漢字【語】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GU】,把(白話音,漳州音/泉州音)及(文言音)這三種發音組合起來的話,就是甲式羅馬拼音【GIU】。
甲式羅馬拼音【GIU】的子音部分【G】就是相當於日語羅馬拼音【G】_濁音,在國語的發音之中,原本就不許存在任何濁音,國語注音沒有濁音符號,所以在甲式羅馬拼音【GIU】之中的甲式羅馬拼音【G】只好去除,甲式羅馬拼音【GIU】最終只好變成甲式羅馬拼音【IU】,甲式羅馬拼音【IU】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YU】,也就是最終只好變成國語注音符號【ㄩ】。(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以上的轉換就是把漢字【語】的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ㄩ】的完整轉換過程。)
【註解一】國語注音符號【ㄩ】【撮口呼ㄩ=YU】=【Ü】的發音原理
把韓字【우=
U】加上韓字【이 = I】有3種可能的組合 : 第一種組合是韓字【우= U】+ 韓字【이 = I】= 韓字【위 = U I】,第二種組合是韓字【우= U】+ 韓字【이 = I】= 韓字【이 = I】+ 韓字【우= U】= 韓字【유 = I U】,第三種組合是韓字【우= U】+ 韓字【이 = I】= 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
第一種組合韓字【위 = U I】的發音,是韓字【우= U】和韓字【이 = I】並排的複合母音_聽得出來是兩個母音的組合發音。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第一種組合韓字【위 = U I】的發音和漢字【胃藥】的【胃】的台語河洛話【위 = U I】相同。
第二種組合韓字【유 = I U】的發音,是韓字【이 = I】和韓字【우= U】並排的複合母音_聽得出來是兩個母音的組合發音。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第二種組合韓字【유 = I U】的發音和漢字【優美】的【優】的台語河洛話【유 = I U】相同。
第三種組合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的發音,是韓字【우= U】和韓字【이 = I】沒有前後之分而完全融合為一體的發音_聽不出來是兩個母音的組合發音,等於德語【Übung】之中【Ü】的發音。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第三種組合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的發音,就是漢字【風雨】的【雨】的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ㄩˇ】=【YU】= 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U和I不是並排,而是完全融和成為一個單音【Ü】) = 德語【Übung】之中【Ü】的發音。
補充說明(一) :
起初我是從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U和I不是並排,而是完全融和成為一個單音) 的發音會等於德語【Übung】之中【Ü】的發音,才發現韓字【위 = U I】的完全融合的發音 =【Ü】= 國語注音符號【ㄩ】=【YU】。
但是從這個發音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YU】來看,其實在國語的情況正好是相反的組合。換言之,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ㄩ】=【YU】的發音原理是,韓字【이 = I】和韓字【우= U】= 韓字【유 = I U】的完全融合的發音,就是韓字【이 = I】和韓字【우= U】沒有前後之分而完全融合為一體的發音_聽不出來是兩個母音的組合發音,等於德語【Übung】之中【Ü】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