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從漢字【左】【多】看台語河洛話的母音【O】及【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左 tsó 相當於韓字【쩌】的發音
2 左右 tsó-iū    
3 左營 Tsó-iânn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漢字【左】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TSO】相當於韓字【쩌】= 韓字羅馬拼音【JJEO】,甲式羅馬拼音【TSO】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ㄗㄜ】=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E】。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漢字【左】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ㄗㄨㄛˇ】。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_加減音的作法也是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有關【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利用這種【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就可以說明從漢字【左】的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的轉換過程。
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的轉換過程 :
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過程之中,有些轉換過程也是利用【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換言之,把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SO】_韓字【쩌】的發音加上羅馬拼音【U】_韓字【ㅜ】,就會變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_韓字【쭤】,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之中的【TS】轉換成羅馬拼音【TZ】,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就會變成羅馬拼音【TZUO】,此【TZ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
漢字【左右さゆう】之【左】的日語發音為平假名【さ】= 日語羅馬拼音【SA】= 韓字【사】。 從漢字【左右】之【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TSO】【쩌】轉換成在日語的發音【さ】【사】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A】的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之中的一種。
漢字【左右좌우】之【左】的韓語發音為韓字【좌】= 韓字羅馬拼音【JWA】。從漢字【左右】之【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TSO】【쩌】轉換成在韓語的發音【좌】【JWA】的母音轉換規律,是由【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和【加減音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組合而成,這兩者合併起來就是【多重混合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詳細說明分成兩段敘述如下:
把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SO】_韓字【쩌】= 韓字羅馬拼音【JJEO】的發音,先利用【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_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轉換成韓字【짜】= 韓字羅馬拼音【JJA】的發音。
然後,再利用【加減音式的母音轉換規律】_把韓字【짜】加上韓字【ㅗ】= 韓字羅馬拼音【O】,就會變成韓字【쫘】= 韓字羅馬拼音【JJWA】的發音,再把開頭音韓字【ㅉ】(硬音)改成韓字【ㅈ】(軟音) ,韓字【쫘】就會變成韓字【좌】= 韓字羅馬拼音【JWA】的發音。舉例說,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た】是軟音,【あなた】的【た】是硬音。
在之前說明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發音轉換成國語發音】的過程之中有提到,羅馬拼音【TSUO】_韓字【쭤】,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之中的【TS】轉換成羅馬拼音【TZ】,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就會變成羅馬拼音【TZUO】,此【TZ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如果把韓字【쭤】【쫘】這兩個韓字拿來作比較的話,會發現存在於韓字【쭤】& 韓字【쫘】之間的母音轉換規律,是由【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和【縱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韓字【ㅜ】& 韓字【ㅗ】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組合而成,這兩者合併起來就是【縱橫雙向組合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多 to  相當於韓字【떠】的發音 = 國語注音符號【ㄉㄜ】
2 多謝 to-siā
3 多少 to-siá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漢字【多】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TO】相當於韓字【떠】= 韓字羅馬拼音【DDEO】,甲式羅馬拼音【TO】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ㄉㄜ】=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E】。漢字【多】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ㄉㄨㄛ】。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UO】。
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的轉換過程 :
把漢字【多】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O】_韓字【떠】的發音加上羅馬拼音【U】_韓字【ㅜ】,就會變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_韓字【뚸】,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之中的【T】轉換成國語乙式羅馬拼音【D】,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就會變成【DUO】,此【D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
漢字【多少다소】的【多】在韓語的發音為韓字【다】= 韓字羅馬拼音【DA】,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多】在日語的發音為平假名【た】 = 日語羅馬拼音【TA】相當於韓字【다】。韓字羅馬拼音【D】= 日語羅馬拼音【T】,這兩個發音都是軟音_在開頭音位置時發音是軟音,在非開頭音位置時發音都會變成硬音。舉例說,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た】是軟音,【あなた】的【た】是硬音。
從漢字【多】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O】【떠】【ㄉㄜ】的發音轉換成韓日語的發音【다】【た】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A】的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之中的一種。
【註解一】: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這類的發音在【原始的古代漢語】時期的所有發音本來都是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_韓字羅馬拼音【EO】,在【後來的各種漢語】才開始分化成不同的發音,在【台語河洛話】可以視情況而分成兩種不同的發音。經過我的研究,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只有用在羅馬拼音【O】及羅馬拼音【OH】這兩種情況,在此第一種發音就是國語的母音【ㄜ】,在被寫成參考之韓字時,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仍然寫成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EO】,但是在此第一種發音之台語河洛話的真正發音其實就是國語的母音【ㄜ】。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以外的其他各種情況都是第二種發音,第二種發音就是完全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EO】。第二種發音的韓字【ㅓ】在發音時的嘴形和國語的母音【ㄚ】相同,但是發音卻比較像國語的母音【ㄛ】的聲音。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國語的母音【ㄛ】,其實國語的母音【ㄛ】是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O】,不可以混淆。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一種發音相同於國語的母音【ㄜ】
1 運河 ūn-hô  
2 河流 hô-liû  
3 河邊 hô-pinn
1 藥 io̍h  
2 藥仔 io̍h-á  
3 藥方 io̍h-hng  
4 藥粉 io̍h-hún
1 下落 hē-lo̍h  
2 發落 hua̍t-lo̍h
1 相見 sio-kìnn
2 相告 sio-kò  
3 相攬 sio-lám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二種發音完全相同於韓字【ㅓ】
1 鹿 lo̍k  
2 鹿仔 lo̍k-á
1 絡 lo̍k  
2 連絡 liân-lo̍k
1 落 lo̍k  
2 落伍 lo̍k-ngóo
3 落魄 lo̍k-phik
4 落成 lo̍k-sîng
5 落選 lo̍k-suán
1 相信 siong-sìn  
2 相隨 siong-suî  
3 相當 siong-tong
【註解二】: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_加減音的作法也是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
1 街 ke/kue (漳州音/泉州音)
2 街仔路 ke-á-lōo/kue-á-lōo (漳州音/泉州音)
1 雞 ke/kue (漳州音/泉州音)
2 土雞仔 thóo-ke-á/thóo-kue-á (漳州音/泉州音)
1 過 kuè/kè (漳州音/泉州音)
2 借過 tsioh-kuè/tsioh-kè (漳州音/泉州音)
1 果 kué/ké (漳州音/泉州音)
2 果子 kué-tsí/ké-tsí (漳州音/泉州音)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根據我的研究,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原因是發生在同一種語言之中(例如在台語河洛話之中),因為在【上古漢語】最原始創造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一個漢字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發音,為免於混淆而故意地做反向操作。第二種原因是發生在兩個國家的語言之中,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族群)互別苗頭地唱反調、標新立異心態所做的反向操作。(或者是發生在兩種不相同的語言之中,後來的抄襲者不願意照單全收地抄襲原創者的作品,而刻意做出來的反向操作。)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就像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

在論述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之前,把國語注音符號【ㄥ】的缺陷簡單地複習如下:

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如果注音符號【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ENG】,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MENG】=【ㄇM】+【ㄥENG】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注音符號【ㄇ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ING】,卻不相同於【ㄇM】+【ㄧI】+【ㄥENG】。

相反地,如果注音符號【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NG】,注音符號【ㄇ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ING】=【ㄇM】+【ㄧI】+【ㄥNG】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MENG】,卻不相同於【ㄇM】+【ㄥNG】。


從以下的文章開始,我們來論述說明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也是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韓字在發音的【拆解】與【組合】上,都有極佳的彈性,因之,想借用韓字來解說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開始解說之前,先介紹一下韓字【ㅇ】、韓字【ㅎ】、韓字【ㅏ】、韓字【ㅁ】、韓字【ㅅ】、韓字【ㅣ】及韓字【ㅡ】。

韓字【ㅇ】的發音規則是,若用於【方塊韓字】的左上、左方或上方位置時不發音,從來不用於【方塊韓字】的左下、右上、右下或右方位置,只有用於【方塊韓字】的下方位置時才發【ng】的音。

韓字【ㅇ】在發音時就是子音,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為【NG】。韓字【ㅎ】= 韓字羅馬拼音【H】,韓字【ㅏ】= 韓字羅馬拼音【A】,韓字【ㅁ】= 韓字羅馬拼音【M】,韓字【ㅅ】= 韓字羅馬拼音【S】,韓字【ㅣ】= 韓字羅馬拼音【I】。韓字【ㅡ】的韓字羅馬拼音為【EU】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的【空韻】_就是【帀】韻母。(有關【空韻】,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航 hâng  相當於韓字【항】= 韓字羅馬拼音【HANG】
2 航空 hâng-khong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航空】的【航】之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HANG】相當於韓字【항】= 韓字羅馬拼音【HANG】,相當於國語的乙式羅馬拼音為【HANG】= 國語注音符號【ㄏㄤ】。在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mn̂g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
2   門口 mn̂g-khá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門口】的【門】之【白話音】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MNG】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相當於國語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ENG】=漢字【蒙】的國語注音符號【ㄇㄥ】。在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응】的韓字羅馬拼音【EU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sîng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SYEUNG】
從字面上看起來,在【韻母】部分的發音【ING】完全相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ˊ】的【韻母】發音_乙式羅馬拼音為【ING】。
2   成功 sîng-kong

參考:

在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發音為注音符號【ㄒㄧㄥˊ】,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SHING】。在漢字【行為】這個例子之中,國語注音符號【ㄥ】=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成功】的【成】之【文言音】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SING】。從字面上看起來,在【韻母】部分的發音【ING】完全相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ˊ】的【韻母】發音_乙式羅馬拼音為【ING】。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從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但是其實不然。


懂得台語河洛話的人當然都知道,漢字【成功】的【成】之【文言音】【SING】的【韻母】【ING】根本不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發音【SHING】的【韻母】【ING】。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其實是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詳細的解釋將於後續文章做說明)


現在我們把上面這三個例子的發音關係放在一起,來做比較如下:

在漢字【航空】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在漢字【門口】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응】的韓字羅馬拼音【EU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從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但是其實不然。在此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其實是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從這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就如同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缺陷一樣,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也是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在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也同樣地發生在【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子音的設計上,這個錯誤就是【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


韓字創製者對於【空韻】的概念應該是非常清楚的,針對【空韻】獨立地創製了韓字【ㅡ】。韓字創製者在韓字的符號設計上,也是非常精確的,路歸路、橋歸橋,任何一個【韓字】所對應的【韓字羅馬拼音】都只有唯一的一種,所以另外創製了韓字【ㅇ】,使得韓字【ㅇ】(羅馬拼音【NG】)及韓字【ㅡ】(羅馬拼音【EU】)能夠各自獨立而不生混淆,所以不會發生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要根本解決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在設計上的缺陷,唯一的方法就是仿效韓字的方法,就是把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都只能對應於韓字【ㅇ】(羅馬拼音【NG】),而另外獨立地創製一個便於書寫的【空韻】符號(取代【倒ㄓ】韻這種怪里怪氣的符號【帀】)使其對應於韓字【ㅡ】(羅馬拼音【EU】) 。如此ㄧ來,【空韻】就能夠和羅馬拼音【NG】各自獨立而不生混淆,永遠不會再發生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在【古代漢語】的發音之中,含有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的漢字數目是最多的,所以在之前我PO的文章中,我曾經認為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幾乎是各種【母音轉換】的【極心】。許多漢字在【古代漢語】的發音,最原初的母音可能都是含有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的這個母音,然後視情況運用必要之【母音轉換規律】,由最原初的母音轉換成其他不同的母音。



其實,根據我自己的研究,在【古代漢語】的【母音轉換】過程之中,可能有兩大【極心】,除了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之外,還有一個【極心】就是【空韻】。事實上,在【古代漢語】的發音之中,含有【空韻】這個母音的漢字數量也是非常多的,可能僅次於含有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的漢字數量。

【空韻】這個概念對很多人(甚至是學者)來說,都認識不夠清楚。不管是在台語河洛話,還是在國語,【空韻】經常被忽略了,以致於造成許多問題的發生。在所有母音之中,最弱的母音就是【空韻】。【空韻】雖是最弱的母音,但是【空韻】並不是【空的母音】,也不是【不具體存在的母音】,而是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的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母音_【空韻】是氣流經過上下門牙之間的【微小空隙】所產生的【具體存在的最弱母音】。


在【註解一】之中,連國語學者都認識不夠清楚,才會誤解地說: 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

其實,在附聲韻【ㄥ】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ENG】的發音之中,【ENG】的【E】就是隱含在附聲韻【ㄥ】之中的【空韻】{另一種形式的【空韻】,看起來好像不同於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後面的【倒ㄓ】韻,其實是相同的。}。 或許您還不敢置信,那就請仔細看以下的說明(借用韓字來做說明):


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ENG】=【ㄇM】+【ㄥENG】,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韓字羅馬拼音【믕MEUNG】= 韓字【ㅁ】+ 韓字【ㅡ】+ 韓字【ㅇ】= 韓字羅馬拼音【M】+ 韓字羅馬拼音為【EU】+ 韓字羅馬拼音為【NG】。 得到一個結論: 韓字羅馬拼音為【EU】= 附聲韻【ㄥENG】之中的【E】。韓字羅馬拼音為【EU】相當於【倒ㄓ】韻,也就是說附聲韻【ㄥENG】之中的【E】相當於【倒ㄓ】韻。






【註解一】


何謂【空韻】?  根據國語學者的研究,有關【空韻】之最詳細的敘述:

何謂【空韻】? 【帀】韻母就是所謂的【空韻】,也就是指漢語拼音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之中的【I】,或是在通用拼音裡寫成【IH】。{在說及這個【帀】韻母之時,要唸為【倒ㄓ】韻。換言之,【倒ㄓ】韻就是【空韻】,相當於韓字【ㅡ】的發音= 韓字羅馬拼音【EU】。在大刮弧內的此段內容是我加上去的解釋。} 把【空韻=IIH】的發音與國語注音符號【一】的發音來比較的話,其實是相差很多的,但由於在拉丁(羅馬)字母之中找不到可以表示【空韻】的字母,只好以【IIH】來代替。


所謂【空韻】,就是想把【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的子音(在此舉s為例)直接唸成一個音節(思)所需要的那個母音。再舉例子如「之」的注音是「ㄓ」,在這種情況也是只有聲母沒有韻母,一般來說每個音節都應該要有韻母,其實在這種情況就是省略了【帀】韻母沒有寫出來。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