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就像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

在論述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之前,把國語注音符號【ㄥ】的缺陷簡單地複習如下:

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如果注音符號【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ENG】,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MENG】=【ㄇM】+【ㄥENG】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注音符號【ㄇ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ING】,卻不相同於【ㄇM】+【ㄧI】+【ㄥENG】。

相反地,如果注音符號【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NG】,注音符號【ㄇ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ING】=【ㄇM】+【ㄧI】+【ㄥNG】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MENG】,卻不相同於【ㄇM】+【ㄥNG】。


從以下的文章開始,我們來論述說明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也是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韓字在發音的【拆解】與【組合】上,都有極佳的彈性,因之,想借用韓字來解說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缺陷。

在開始解說之前,先介紹一下韓字【ㅇ】、韓字【ㅎ】、韓字【ㅏ】、韓字【ㅁ】、韓字【ㅅ】、韓字【ㅣ】及韓字【ㅡ】。

韓字【ㅇ】的發音規則是,若用於【方塊韓字】的左上、左方或上方位置時不發音,從來不用於【方塊韓字】的左下、右上、右下或右方位置,只有用於【方塊韓字】的下方位置時才發【ng】的音。

韓字【ㅇ】在發音時就是子音,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為【NG】。韓字【ㅎ】= 韓字羅馬拼音【H】,韓字【ㅏ】= 韓字羅馬拼音【A】,韓字【ㅁ】= 韓字羅馬拼音【M】,韓字【ㅅ】= 韓字羅馬拼音【S】,韓字【ㅣ】= 韓字羅馬拼音【I】。韓字【ㅡ】的韓字羅馬拼音為【EU】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的【空韻】_就是【帀】韻母。(有關【空韻】,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航 hâng  相當於韓字【항】= 韓字羅馬拼音【HANG】
2 航空 hâng-khong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航空】的【航】之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HANG】相當於韓字【항】= 韓字羅馬拼音【HANG】,相當於國語的乙式羅馬拼音為【HANG】= 國語注音符號【ㄏㄤ】。在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mn̂g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
2   門口 mn̂g-khá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門口】的【門】之【白話音】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MNG】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相當於國語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ENG】=漢字【蒙】的國語注音符號【ㄇㄥ】。在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응】的韓字羅馬拼音【EU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sîng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SYEUNG】
從字面上看起來,在【韻母】部分的發音【ING】完全相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ˊ】的【韻母】發音_乙式羅馬拼音為【ING】。
2   成功 sîng-kong

參考:

在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發音為注音符號【ㄒㄧㄥˊ】,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SHING】。在漢字【行為】這個例子之中,國語注音符號【ㄥ】=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成功】的【成】之【文言音】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SING】。從字面上看起來,在【韻母】部分的發音【ING】完全相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注音符號【ㄒㄧㄥˊ】的【韻母】發音_乙式羅馬拼音為【ING】。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從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但是其實不然。


懂得台語河洛話的人當然都知道,漢字【成功】的【成】之【文言音】【SING】的【韻母】【ING】根本不同於漢字【行為】的【行】之國語發音【SHING】的【韻母】【ING】。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其實是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詳細的解釋將於後續文章做說明)


現在我們把上面這三個例子的發音關係放在一起,來做比較如下:

在漢字【航空】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ㅇ】的韓字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
在漢字【門口】這個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韓字【응】的韓字羅馬拼音【EU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在漢字【成功】這個例子之中,從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NG】,但是其實不然。在此例子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其實是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ENG】。

從這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就如同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缺陷一樣,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也是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表示【空韻】的概念不夠清晰或自相矛盾_宛如變形蟲,有時是附聲韻_【空韻+子音】,有時好像是只有【子音】,出現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在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也同樣地發生在【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子音的設計上,這個錯誤就是【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


韓字創製者對於【空韻】的概念應該是非常清楚的,針對【空韻】獨立地創製了韓字【ㅡ】。韓字創製者在韓字的符號設計上,也是非常精確的,路歸路、橋歸橋,任何一個【韓字】所對應的【韓字羅馬拼音】都只有唯一的一種,所以另外創製了韓字【ㅇ】,使得韓字【ㅇ】(羅馬拼音【NG】)及韓字【ㅡ】(羅馬拼音【EU】)能夠各自獨立而不生混淆,所以不會發生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要根本解決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在設計上的缺陷,唯一的方法就是仿效韓字的方法,就是把國語注音符號【ㄥ】和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都只能對應於韓字【ㅇ】(羅馬拼音【NG】),而另外獨立地創製一個便於書寫的【空韻】符號(取代【倒ㄓ】韻這種怪里怪氣的符號【帀】)使其對應於韓字【ㅡ】(羅馬拼音【EU】) 。如此ㄧ來,【空韻】就能夠和羅馬拼音【NG】各自獨立而不生混淆,永遠不會再發生顛三倒四的邏輯矛盾。




在【古代漢語】的發音之中,含有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的漢字數目是最多的,所以在之前我PO的文章中,我曾經認為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幾乎是各種【母音轉換】的【極心】。許多漢字在【古代漢語】的發音,最原初的母音可能都是含有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的這個母音,然後視情況運用必要之【母音轉換規律】,由最原初的母音轉換成其他不同的母音。



其實,根據我自己的研究,在【古代漢語】的【母音轉換】過程之中,可能有兩大【極心】,除了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這個母音之外,還有一個【極心】就是【空韻】。事實上,在【古代漢語】的發音之中,含有【空韻】這個母音的漢字數量也是非常多的,可能僅次於含有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的漢字數量。

【空韻】這個概念對很多人(甚至是學者)來說,都認識不夠清楚。不管是在台語河洛話,還是在國語,【空韻】經常被忽略了,以致於造成許多問題的發生。在所有母音之中,最弱的母音就是【空韻】。【空韻】雖是最弱的母音,但是【空韻】並不是【空的母音】,也不是【不具體存在的母音】,而是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的情況所不可缺少的母音_【空韻】是氣流經過上下門牙之間的【微小空隙】所產生的【具體存在的最弱母音】。


在【註解一】之中,連國語學者都認識不夠清楚,才會誤解地說: 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

其實,在附聲韻【ㄥ】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ENG】的發音之中,【ENG】的【E】就是隱含在附聲韻【ㄥ】之中的【空韻】{另一種形式的【空韻】,看起來好像不同於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後面的【倒ㄓ】韻,其實是相同的。}。 或許您還不敢置信,那就請仔細看以下的說明(借用韓字來做說明):


注音符號【ㄇㄥ】的乙式羅馬拼音為【MENG】=【ㄇM】+【ㄥENG】,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韓字羅馬拼音【믕MEUNG】= 韓字【ㅁ】+ 韓字【ㅡ】+ 韓字【ㅇ】= 韓字羅馬拼音【M】+ 韓字羅馬拼音為【EU】+ 韓字羅馬拼音為【NG】。 得到一個結論: 韓字羅馬拼音為【EU】= 附聲韻【ㄥENG】之中的【E】。韓字羅馬拼音為【EU】相當於【倒ㄓ】韻,也就是說附聲韻【ㄥENG】之中的【E】相當於【倒ㄓ】韻。






【註解一】


何謂【空韻】?  根據國語學者的研究,有關【空韻】之最詳細的敘述:

何謂【空韻】? 【帀】韻母就是所謂的【空韻】,也就是指漢語拼音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之中的【I】,或是在通用拼音裡寫成【IH】。{在說及這個【帀】韻母之時,要唸為【倒ㄓ】韻。換言之,【倒ㄓ】韻就是【空韻】,相當於韓字【ㅡ】的發音= 韓字羅馬拼音【EU】。在大刮弧內的此段內容是我加上去的解釋。} 把【空韻=IIH】的發音與國語注音符號【一】的發音來比較的話,其實是相差很多的,但由於在拉丁(羅馬)字母之中找不到可以表示【空韻】的字母,只好以【IIH】來代替。


所謂【空韻】,就是想把【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的子音(在此舉s為例)直接唸成一個音節(思)所需要的那個母音。再舉例子如「之」的注音是「ㄓ」,在這種情況也是只有聲母沒有韻母,一般來說每個音節都應該要有韻母,其實在這種情況就是省略了【帀】韻母沒有寫出來。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