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從漢字【左】【多】看台語河洛話的母音【O】及【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左 tsó 相當於韓字【쩌】的發音
2 左右 tsó-iū    
3 左營 Tsó-iânn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漢字【左】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TSO】相當於韓字【쩌】= 韓字羅馬拼音【JJEO】,甲式羅馬拼音【TSO】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ㄗㄜ】=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E】。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漢字【左】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ㄗㄨㄛˇ】。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_加減音的作法也是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有關【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利用這種【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就可以說明從漢字【左】的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的轉換過程。
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的轉換過程 :
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過程之中,有些轉換過程也是利用【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換言之,把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SO】_韓字【쩌】的發音加上羅馬拼音【U】_韓字【ㅜ】,就會變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_韓字【쭤】,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之中的【TS】轉換成羅馬拼音【TZ】,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就會變成羅馬拼音【TZUO】,此【TZ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
漢字【左右さゆう】之【左】的日語發音為平假名【さ】= 日語羅馬拼音【SA】= 韓字【사】。 從漢字【左右】之【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TSO】【쩌】轉換成在日語的發音【さ】【사】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A】的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之中的一種。
漢字【左右좌우】之【左】的韓語發音為韓字【좌】= 韓字羅馬拼音【JWA】。從漢字【左右】之【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TSO】【쩌】轉換成在韓語的發音【좌】【JWA】的母音轉換規律,是由【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和【加減音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組合而成,這兩者合併起來就是【多重混合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詳細說明分成兩段敘述如下:
把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SO】_韓字【쩌】= 韓字羅馬拼音【JJEO】的發音,先利用【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_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轉換成韓字【짜】= 韓字羅馬拼音【JJA】的發音。
然後,再利用【加減音式的母音轉換規律】_把韓字【짜】加上韓字【ㅗ】= 韓字羅馬拼音【O】,就會變成韓字【쫘】= 韓字羅馬拼音【JJWA】的發音,再把開頭音韓字【ㅉ】(硬音)改成韓字【ㅈ】(軟音) ,韓字【쫘】就會變成韓字【좌】= 韓字羅馬拼音【JWA】的發音。舉例說,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た】是軟音,【あなた】的【た】是硬音。
在之前說明漢字【左】在【台語河洛話發音轉換成國語發音】的過程之中有提到,羅馬拼音【TSUO】_韓字【쭤】,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之中的【TS】轉換成羅馬拼音【TZ】,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SUO】就會變成羅馬拼音【TZUO】,此【TZ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TZ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ㄗㄨㄛ】。如果把韓字【쭤】【쫘】這兩個韓字拿來作比較的話,會發現存在於韓字【쭤】& 韓字【쫘】之間的母音轉換規律,是由【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和【縱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韓字【ㅜ】& 韓字【ㅗ】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組合而成,這兩者合併起來就是【縱橫雙向組合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多 to  相當於韓字【떠】的發音 = 國語注音符號【ㄉㄜ】
2 多謝 to-siā
3 多少 to-siáu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漢字【多】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TO】相當於韓字【떠】= 韓字羅馬拼音【DDEO】,甲式羅馬拼音【TO】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ㄉㄜ】=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E】。漢字【多】在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發音是注音符號【ㄉㄨㄛ】。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 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UO】。
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的轉換過程 :
把漢字【多】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O】_韓字【떠】的發音加上羅馬拼音【U】_韓字【ㅜ】,就會變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_韓字【뚸】,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之中的【T】轉換成國語乙式羅馬拼音【D】,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UO】就會變成【DUO】,此【DUO】就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DUO】,就會得到國語注音符號【ㄉㄨㄛ】。
漢字【多少다소】的【多】在韓語的發音為韓字【다】= 韓字羅馬拼音【DA】,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多】在日語的發音為平假名【た】 = 日語羅馬拼音【TA】相當於韓字【다】。韓字羅馬拼音【D】= 日語羅馬拼音【T】,這兩個發音都是軟音_在開頭音位置時發音是軟音,在非開頭音位置時發音都會變成硬音。舉例說,漢字【多少たしょう】的【た】是軟音,【あなた】的【た】是硬音。
從漢字【多】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TO】【떠】【ㄉㄜ】的發音轉換成韓日語的發音【다】【た】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ㅓ】轉換成韓字【ㅏ】的發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A】的轉換規律。韓字【ㅓ】& 韓字【ㅏ】這一組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橫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之中的一種。
【註解一】: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這類的發音在【原始的古代漢語】時期的所有發音本來都是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_韓字羅馬拼音【EO】,在【後來的各種漢語】才開始分化成不同的發音,在【台語河洛話】可以視情況而分成兩種不同的發音。經過我的研究,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只有用在羅馬拼音【O】及羅馬拼音【OH】這兩種情況,在此第一種發音就是國語的母音【ㄜ】,在被寫成參考之韓字時,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仍然寫成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EO】,但是在此第一種發音之台語河洛話的真正發音其實就是國語的母音【ㄜ】。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以外的其他各種情況都是第二種發音,第二種發音就是完全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EO】。第二種發音的韓字【ㅓ】在發音時的嘴形和國語的母音【ㄚ】相同,但是發音卻比較像國語的母音【ㄛ】的聲音。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國語的母音【ㄛ】,其實國語的母音【ㄛ】是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O】,不可以混淆。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一種發音相同於國語的母音【ㄜ】
1 運河 ūn-hô  
2 河流 hô-liû  
3 河邊 hô-pinn
1 藥 io̍h  
2 藥仔 io̍h-á  
3 藥方 io̍h-hng  
4 藥粉 io̍h-hún
1 下落 hē-lo̍h  
2 發落 hua̍t-lo̍h
1 相見 sio-kìnn
2 相告 sio-kò  
3 相攬 sio-lám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二種發音完全相同於韓字【ㅓ】
1 鹿 lo̍k  
2 鹿仔 lo̍k-á
1 絡 lo̍k  
2 連絡 liân-lo̍k
1 落 lo̍k  
2 落伍 lo̍k-ngóo
3 落魄 lo̍k-phik
4 落成 lo̍k-sîng
5 落選 lo̍k-suán
1 相信 siong-sìn  
2 相隨 siong-suî  
3 相當 siong-tong
【註解二】: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_加減音的作法也是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
存在於(漳州音/泉州音)之間的【加減母音U的轉換規律】
1 街 ke/kue (漳州音/泉州音)
2 街仔路 ke-á-lōo/kue-á-lōo (漳州音/泉州音)
1 雞 ke/kue (漳州音/泉州音)
2 土雞仔 thóo-ke-á/thóo-kue-á (漳州音/泉州音)
1 過 kuè/kè (漳州音/泉州音)
2 借過 tsioh-kuè/tsioh-kè (漳州音/泉州音)
1 果 kué/ké (漳州音/泉州音)
2 果子 kué-tsí/ké-tsí (漳州音/泉州音)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根據我的研究,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原因是發生在同一種語言之中(例如在台語河洛話之中),因為在【上古漢語】最原始創造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一個漢字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發音,為免於混淆而故意地做反向操作。第二種原因是發生在兩個國家的語言之中,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族群)互別苗頭地唱反調、標新立異心態所做的反向操作。(或者是發生在兩種不相同的語言之中,後來的抄襲者不願意照單全收地抄襲原創者的作品,而刻意做出來的反向操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