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真正的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和【Simplified Chinese】和【Mandarin】和【台語河洛話】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為何?

真正的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是唐代滅亡之前的【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在唐代滅亡之後(後晉高祖石敬瑭於西元938年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開始)到清代康熙下詔編纂康熙字典的年代迄今(超過千年),在歷經數代異族的統治之下,【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已經被刻意地轉換成為現代的【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了。

Traditional Chinese】和【Simplified Chinese】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
現代華人在電腦網路時代的用語之中,看到【Traditional Chinese】和【Simplified Chinese】,大家都馬上會自動解讀為中文的【繁體字】和【簡體字】,這是在電腦時代,為了漢字(中文字)在輸入(Key-in)時字體的不同所做的區分。單純地從字面上來看的話,【Traditional Chinese】和【Simplified Chinese】所代表的意義既是【傳統中文】和【簡化中文】,也是【傳統漢語】和【簡化漢語】。之所以會如此混淆是因為,西洋文字大都是【表音文字】,或許是以【表音文字】的思維來翻譯,把【華人】【中國人】【中文】和【漢語】都翻譯成相同的英文單字【Chinese】了。

其實,中文的漢字是【表意文字】。漢字的最初雛形(原形)是【象形文字】,再由所謂【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創造出各種漢字。}。相對地,拉丁文、義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都是【表音文字】。

【漢字的造字造音原理】:
【六書】這一名稱,最早見於《周禮》,到了漢代時,在《漢書》首先談到【六書】的具體名稱。【六書】是由漢代的學者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的六種類型。【六書】是最早之有關於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漢字的形體構造分為內部結構和外形結構兩部分。內部結構指漢字的構造方法,或稱為造字方法。在傳統上稱之為六書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六書之中的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表意文字】的優缺點 :
舉漢字為例,在漢字有兩個最大的優點,第一個是可以快速又容易地看懂,第二個是漢字的形狀(或筆劃)和語音即使有變化,仍然可以維持相同的字義。不管各個族群的語音差異有多大,都可以使用同樣的漢字,加上捏造的華夏神話,使得在整個東亞大陸的諸多不同的種族得以在華夏神話之下結合為一體,形成(維持)一個領土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的大國(比較大或比較小不是重點,重點是維持大一統的國家)而不至於分裂成許多小國。

但是,在漢字也有幾個大的缺點,造成使用上的困難(或困擾)。例如 :【同音異義字】太多的缺陷,不但容易造成誤解,而且在現代科技(電腦時代)的鍵盤輸入(Key-in),以及聲音辨識系統之使用上都比不上【表音文字】的方便,用現代科技的眼光來看的話,漢字被視為是不符合科學精神的文字。

【表音文字】的優缺點 :
【表音文字】有幾個大的缺點,第一個缺點是,必須是同樣的語音才有同樣的文字,語音不同就產生不同的文字,單字的數量變得數目龐大,增加背單字的難度。
第二個缺點是,在一個大國之中的人民所使用的語言很容易被產生變化的語音所改變,因為一旦語音改變,文字必會跟著改變,會形成另一種語言,很容易使一個大國分裂成許多小國(或一個民族分裂成許多民族) 。例如 : 拉丁文、義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都是【表音文字】,都是屬於印歐語系拉丁語族的語言。羅馬帝國的領土廣大,羅馬帝國的拉丁民族因地域或語音的差異而產生政治上的分岐,逐漸產生分化,後來形成義大利、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羅馬帝國的拉丁語隨之分化成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之後,拉丁文便分化成義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這些拉丁語系民族就從此分裂成數個不同的民族。

但是,在【表音文字】的優點是,在現代科技(電腦時代)的鍵盤輸入(Key-in),以及聲音辨識系統之使用上都比【表意文字】更方便,用現代科技的眼光來看的話,【表音文字】被視為是比【表意文字】更符合科學精神的文字。

如果把【語音】及【文字】兩者雖區分開來、卻一起強調的話,【繁體字】本來就是【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現代的傳統漢語例如 :【台語河洛話】}所使用的文字形式。中華民國地區的【簡化漢語Simplified Chinese{中華民國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在本質上是唐代滅亡之後才改造出來的【簡化漢語】。}所使用的文字形式也是仍然繼續沿用【繁體字】。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區的【簡化漢語Simplified Chinese{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話(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在本質上是唐代滅亡之後才改造出來的【簡化漢語】。}所使用的文字形式已經改用【簡體字】。

【台語河洛話】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
我從小所說之【河洛話】原來是從日治時代就稱之為【台語】,因為在台灣有許多種語言,避免誤解或其他族群之抗議,我將之改稱為【台語河洛話】。

在清代統治的後期(其實,清朝政府統治的台灣領土只有台灣的西半部而已,東半部原住民尚未被併入臺灣),最多數的台灣人(從漳州、泉州、廈門等地來台)使用的語言逐漸被稱為「臺灣話」,因此「臺灣話」的稱法已經出現,這是語言的通則。後來,隨著漳泉移民(即河洛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使得臺灣話成為臺灣本地首要的通行語言。

在日治時期(日本統治台灣之後,陸續擊敗東半部原住民部落並取得統­治權,此時東半部原住民才併入臺灣),日本政府將最多數台灣人使用的語言定義為臺灣話。日治時代就稱台灣八成人所使用的語言叫做台語。客家人說他們的語言叫做客語,原住民皆以族名稱其族語,阿美族稱其族語為阿美語、泰雅族稱其族語為泰雅語,佔台灣八成以上多數人講的語言自然天經地義地成為台語, 日本領台考選巡察補(輔助警察),要考「台灣語會話」。

第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退入臺灣之初期,也是使用「臺語」一詞來稱呼最多數台灣人所使用的語言。(例如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及國防部於1958年出版的《注音臺語會話》,皆以「臺語」稱之。) 後來,國民黨政府因為政治因素而把台語改稱為「閩南語」。

因為有其他族群在意【河洛話】使用【台語】這種稱呼{例如: 羅肇錦(台灣客家語文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所長)他直覺的感觸是「閩南話改稱台語是去客家化」。},我採用了大家都應該能接受的方式來區分漢語方言,例如: 【漳州音台語河洛話】、【泉州音台語河洛話】、【四縣音台語客家話】、【海陸音台語客家話】。至於原住民語言,原住民皆以族名稱其族語,阿美族語稱為阿美語、泰雅族語稱為泰雅語,若有必要加【台語】這兩字的話,那麼就稱呼【台語泰雅族話】之類的方式吧!

或許是大家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使用【國語】,所以在一般大眾之中並沒有多少人深入地研究過【台語河洛話】。在台灣的歷史上,台灣人受到許多不同政權(不同種族的政權)的統治,【台語河洛話】多少會受到其他語言的影響,所以我不敢說【台語河洛話】完全地(100%)傳承自於【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但是,其實在當今世上的各種漢語{包括現在被稱為華語的【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及在中國南方各地的各種漢語方言_例如: 廣東話、客家話、上海話、福州話}之中,真正能夠最完整地保留【傳統漢語】 {唐代滅亡之前的【古代漢語】}的漢語方言大概只剩下【台語河洛話】(【台語河洛話】後來被國民黨政府改稱為【閩南語】)
{
【台語河洛話】的最主要源頭來自於福建的漳州、泉州、廈門的【河洛話】_就是海外華人所稱之福建話,並不同於福州話(閩東語,福州本為古閩國的發源地(古閩族和在春秋戰國時代越國滅亡之後的逃難越族融合之後,就成為閩越族。),而且為整個福建省(清代中法戰爭之前_在台灣設省之前,曾經包括台灣)的政治中心,在清代之後的福州話可能反而深受北京官話的影響。在清代有被稱為福州官話的官話,我沒研究,並不清楚現代的福州話和福州官話之間究竟有多大差異。)}

補充說明請參考:
【客家族群】的形成比【閩南族群】的形成更為複雜而且歷經更長時間的融合過程,客家人的形成可以說是在五次大遷徙時北方南遷之漢人為主體融合華南少數土著民族發展演變而來。

客家人從中原南遷的前三次大遷徙和台語河洛話的河洛人都是相對應地相同的年代,如果都是從中原南遷的漢族,早期的客家話和河洛話應該是最接近的兩種漢語方言才是。

在客家人從中原南遷的五次大遷徙之中,越接近現代的大遷徙(尤其是第四次及五次大遷徙)的人數最為眾多,對現今客家話的影響最大,是造成現今客家話語音的主要關鍵。第四次大遷徙是在金帝國統治(西元1115~1234)之下,為逃避蒙元帝國的殺害漢族,第五次大遷徙是在明末清初,為逃避滿清帝國的殺害漢族。在金帝國滅亡之後的客家話已經轉變到比較接近於現代的國語了,很多客家人並不知道實情。

或許有些客家族群覺得客家話較接近於國語,會以此做為判斷客家人是中原漢族的根據(證據),其實我認為客家人和河洛人祖先是來自於中原的漢族,根本不需要也不可以拿國語來做比較的基礎,這樣做反而是誤解了事實。因為滿清在建國初期叫做後金國_延續金帝國的意思(滿族和金帝國女真族算是同族),有眾多客家人的祖先來自於被金帝國統治的區域,這就是為何客家話和國語之間有很深的淵源而且有些語音較接近的關鍵。

 

現今的華人都誤以為國語是【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而稱之為華語,認為說華語之北方漢人才是真正的漢族,南方漢人甚至懷疑自己有南蠻血統,但是卻又喜歡自認為是漢人,而都不願承認自己多少有些南蠻血統。事實上,【傳統漢語Traditional Chinese】是屬於南蒙古人種的漢藏語系漢藏語族的語言{漢族沙文主義所歧視的南蠻各族的語言及漢語都是屬於南蒙古人種的漢藏語系語言},韓日語和滿語都是屬於北蒙古人種的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的語言{漢族沙文主義所歧視的胡人各族(東夷、西戎、北狄)的語言都是屬於北蒙古人種的阿爾泰語系語言},說明了一件真相,【傳統漢人Traditional Chinese】並非北方人(北蒙古人種),漢族本來就是南方人(南蒙古人種),就是漢族沙文主義所歧視的南蠻之一支,中原神話及漢族神話是捏造的神話{是從古代一直欺騙到現在的捏造神話? 還是近代所捏造的神話? 很難考證,不得而知。(或許是在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才稱呼在東亞大陸上這塊土地的國家為中國,而把古時稱為唐的國家改稱為唐朝? 【中國】和【中國人】都是近代才產生的新名詞,古時候並沒有叫做【中國】的國家。在古代的漢帝國、唐帝國,只有漢、唐這樣的國家稱呼。在現代,稱呼之為漢朝、唐朝,都只是便於提及或敘述的代稱而已。嚴格來說,現在唯有對中共政權統治下的人民,可以稱呼為中國人。對於祖先來自於中國大陸的其他外國人、台灣人,頂多只能稱呼為華人_不等於中國人。)}

總之,漢族本來就是南方的民族(南蒙古人種),中原是南方的民族(就是南蒙古人種,漢族及漢族沙文主義所歧視的南蠻都是南蒙古人種)與北方的民族 (就是北蒙古人種,也就是漢族沙文主義所歧視的胡人。胡人又可細分為東夷、西戎、北狄。在歷史上之匈奴族、突厥族、鮮卑族、契丹族、蒙古族、女真族,韓國的朝鮮族、日本的大和民族均屬於北蒙古人種)發生衝突而產生融合的地方。既然中原地處於南方的民族和北方的民族這兩大種族的交界之處,那麼應該算是兩大種族的邊疆(邊界之地)而不是真正的漢族發源地(就是推翻華夏族起源於中原之說法)。看看歷史上在中原的衝突及戰爭,漢族 (南方民族)在戰敗或逃難之時總是往南方逃難到長江以南,胡人(北方民族)在戰敗或失利之時必定往北方(或往東北或往西北)逃離中原回到長城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