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詳細地說明【甲式羅馬拼音】和【乙式羅馬拼音】的區別

詳細地說明【甲式羅馬拼音】和【乙式羅馬拼音】的區別

所謂【羅馬拼音】,有【甲式羅馬拼音】和【乙式羅馬拼音】之分,要如何區別呢? 最簡單易懂的例子(開頭子音同為ㄊ的情況)就是,漢字【台灣】在國語的發音為【ㄊㄞˊㄨㄢ】_國語乙式羅馬拼音【Taiwan】,【泰國ㄊㄞˋㄍㄨㄛˊThailand】的【Thai】是甲式羅馬拼音。從這個例子可以輕易地看出來,國語乙式羅馬拼音【Taiwan】的【T】和甲式羅馬拼音【Thai】的【TH】所代表的開頭子音是完全相同的。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製的閩南語(就是台語河洛話)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資料,漢字【台灣】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為甲式羅馬拼音Tâi-uânTâi-uân之中的U改成W的話,Tâi-uân就變成是Taiwan,看起來台語河洛話的發音宛如和國語的發音是一樣的,但是在此改造過{U改成W}Taiwan開頭子音為ㄉ,而不是國語Taiwan開頭子音ㄊ。

德語的文字是甲式羅馬拼音,英語的文字是乙式羅馬拼音。在漢語之中,國語是乙式羅馬拼音(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這兩種拼音都是乙式羅馬拼音),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閩南語(就是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韓國政府在2000年公佈羅馬拼音修正法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就是韓字羅馬拼音。

在漢語的【不送氣音】沒有【軟音】和【硬音】的區分,在國語【不送氣音】之中的子音【ㄅ】算是【硬音】。究竟是【甲式羅馬拼音】還是【乙式羅馬拼音】兩者的區別是依據【不送氣音】 (例如在國語之子音【ㄅ】)以及【送氣音】(例如在國語之子音【ㄆ】)來做判定的。舉例說,在【甲式羅馬拼音】,以羅馬拼音【P】【T】【K】來表示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ㄅ】【ㄉ】【ㄍ】的子音,以羅馬拼音【PH】【TH】【KH】來表示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ㄆ】【ㄊ】【ㄎ】的子音。相對地,在【乙式羅馬拼音】,以羅馬拼音【B】【D】【G】來表示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ㄅ】【ㄉ】【ㄍ】的子音,以羅馬拼音【P】【T】【K】來表示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ㄆ】【ㄊ】【ㄎ】的子音。


在韓語及日語之【不送氣音】有【軟音】和【硬音】的區分,韓語子音之中的韓字【ㅃ】是【硬音】,韓字【ㅂ】是【軟音】。究竟是【韓字甲式羅馬拼音】?還是【韓字乙式羅馬拼音】兩者的區別是依據【不送氣音】的【軟音】(例如子音【ㅂ】)以及【送氣音】(例如在韓語之子音【ㅍ】)來做判定的。在形式上,韓國官方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比較接近於【乙式羅馬拼音】。

舉例說,在【韓字羅馬拼音】,以羅馬拼音【B】【D】【G】來表示【不送氣音】這類的軟音【ㅂ】【ㄷ】【ㄱ】(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ㄅ】【ㄉ】【ㄍ】的【軟音】){相對地,就是以羅馬拼音【BB】【DD】【GG)來表示【不送氣音】這類的硬音【ㅃ】【ㄸ】【ㄲ】(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ㄅ】【ㄉ】【ㄍ】)。在漢語之中的【不送氣音】【ㄅ】【ㄉ】【ㄍ】都是【硬音】,而沒有【軟音】和【硬音】的區分。之所以我說【不送氣音】這類的軟音【ㅂ】【ㄷ】【ㄱ】是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ㄅ】【ㄉ】【ㄍ】的【軟音】,只是為了方便於說明之用。},以羅馬拼音【P】【T】【K】來表示【送氣音】這類的【ㅍ】【ㅌ】ㅋ】(相當於國語之子音【ㄆ】【ㄊ】【ㄎ】的子音)

以下為相關的補充說明,請參考。
在日語的發音符號(平假名及片假名)之中,除了單母音【A】【I】【U】【E】【O】之外,其餘所有發音符號都是子音和單母音【A】【I】【U】【E】【O】的組合,可以分解而獨立的發音符號非常有限,拼音的靈活度當然非常不足。

在日語的發音符號(平假名及片假名)之中,唯一的長處便是【濁音】的表示符號,這正好是韓字符號的唯一缺點。韓語只有在非常少數的情況下會因為連音的音變而出現有【濁音】的現象,只有憑藉音變的慣例來發這種【濁音】的子音,所以韓字在創制時唯一沒有考慮到的就是【濁音】的符號。在【上古漢語】之中,也有很多【濁音】的情況,就像在漢字【樂】的台語河洛話第二種發音【GAK{用在於漢字【音樂】的【樂】之台語河洛話}的情況,【GAK】的【GA】相當於日語的【が】日語羅馬拼音【GA】。除非借用日語的【濁音】符號,我們無法把漢字【樂】的第二種發音【GAK】完整地改寫為韓字。雖然沒有【濁音】的表示符號是韓字符號的唯一缺點,但是卻反而意外地成為研究【上古漢語】的【濁音】之重要門徑。換言之,漢字【音樂】的【樂】在韓語的發音為韓字【악】_韓字羅馬拼音【AK】,正好可以反向地證明漢字【音樂】的【樂】在【上古漢語】之發音的開頭子音必定是【濁音】。

國語【不送氣音】之中的子音【ㄍ】是【硬音】,其羅馬拼音是【G】。韓語【不送氣音】之中的韓字【ㄱ】是【軟音】,其韓字乙式羅馬拼音也是【G】。日語【が】的羅馬拼音【GA】之中的子音【G】是【濁音】。在【台語甲式羅馬拼音】之中的子音【G】也是表示【濁音】的符號。對於【硬音】【軟音】【濁音】這三種情況,都使用相同的羅馬拼音【G】來表示的話,很容易混淆。

韓字【ㄱ】的【濁音】是難以在韓字【ㄱ】的右上角用兩點做記號,因為有些情況,韓文輸入法的程式沒有如此的設計,根本無法在韓字【ㄱ】的右上角用兩點做記號。例如 : 韓字【가】的子音【濁音】是根本無法在韓字【ㄱ】的右上角用兩點做記號,否則,就會像【ㄱㅏ】這樣變成形態分離,變成不是方塊韓字。韓字【과】的子音【濁音】是根本無法在韓字【ㄱ】的右上角用兩點做記號否則,就會像【고ㅏ】這樣變成形態分離,變成不是方塊韓字。在此之前要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是,只能在韓字【가】的【韓字羅馬拼音GA】之中相對【濁音】拼音字母【G】的右上角用兩點做記號(G”)來做說明,但是如此做法還是很麻煩。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所使用的國語【羅馬拼音】是【乙式羅馬拼音】沒錯,但是並沒有特別強調是【乙式羅馬拼音】,我之所以稱之為【國語乙式羅馬拼音】,只是為了容易辨別(在與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做區別或比較時,能輕易地辨別)。同理,韓國政府在2000年公佈羅馬字表記法(羅馬拼音法)修正案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是比較接近於【乙式羅馬拼音】,但是在名稱上則是必須稱為【韓字羅馬拼音】(我曾經稱之為【韓字乙式羅馬拼音】,也只是為了容易辨別。)

另外,之前我曾經用過一種稱為【韓字甲式羅馬拼音】的【羅馬拼音】。其實,【韓字甲式羅馬拼音】並非韓國官方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本來是用在有些外國人學習韓語所使用的書籍之中,因為這些韓字羅馬拼音是符合【甲式羅馬拼音】的型式,為了容易辨別,我整理出來之後才稱之為【韓字甲式羅馬拼音】。

【韓字甲式羅馬拼音】既然不是韓國官方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為了避免混淆,從2014/11/01開始,在我寫的文章之中,所用的【韓字羅馬拼音】就是韓國官方所使用的【韓字羅馬拼音】,而永遠不再使用【韓字甲式羅馬拼音】。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詳細地解說【空韻】的發音原理

詳細地解說【空韻】的發音原理

之前我所發表過一篇有關【空韻】這個用語的文章{名為何謂【空韻】?},現在將其內容之本文再附錄於本篇文章之後的【參考資料一】,以做為後續參考之用。

在詳細地解說【空韻】的發音原理之前,依照【空韻】的發音原理,我要把【空韻】分成【開口式空韻】及【閉口式空韻】這兩種形式,並根據我的研究結果,分成三大段來詳細地解說【空韻】的發音原理。

第一大段 {何謂【空韻】?} :
根據我的研究,我可以為【空韻】做個比較簡單而又明確的說法或定義{何謂【空韻】?},【穿過牙關空隙的最弱勢母音】就叫做【空韻】。換言之,【空韻】就是在上下兩排牙齒並未咬緊牙關的狀態下,讓口腔中之氣流穿透過上下兩排牙齒之間的空隙所產生的【最弱勢的母音】。

在發母音【I{國語注音符號【ㄧ】}時之發音嘴形是,嘴巴及門牙都是微張的狀態(上下兩排門牙不相碰觸到),並且使上下兩排門牙之間的微小空隙就宛如漢字【一】的形狀。

在發【空韻】時之發音嘴形是,上排門牙略在下排門牙之前方,而且要在未咬緊牙關的狀態下{如果咬緊牙關的話,就無法發出【空韻】的聲音。}使上下兩排門牙之間僅留下微小之空隙。

為什麼我說【空韻】是【最弱勢的母音】呢原因就是,除了母音【I{國語注音符號【ㄧ】}之外,其他的所有母音的發音嘴形(嘴巴張開的程度都比【空韻】還要大)都會自然地破壞【空韻】的發音嘴型,也就是說最弱勢的【空韻】很容易被其他的強勢母音{例如: 母音【A】【E】【O】【U】之類的強勢母音}覆蓋掉,而自動地消失。那麼,在任何一個漢字的發音之中,若有母音【I】以外的其他任何一種強勢的母音存在的話,【空韻】就必然自動地消失而無法存在。換言之,在任何一個漢字的發音之中,若母音為母音【I】以外的其他任何一種較強勢的母音,則這個漢字的發音肯定不可能含有【空韻】這個發音。

在哪些情況之下,【空韻】會自然地產生? 在哪些情況之下,【空韻】會自動被其他強勢的母音覆蓋掉再說,除了許多母音之外,【空韻】甚至還有可能會被結尾子音【M】消滅掉{因為在最後發出【M】音時,發音嘴形是閉合的,【開口式空韻】會被結尾子音【M】消滅掉。}。特例,發出【IN】音時,因為在發出【I】的嘴型是使上下兩排門牙之間的微小空隙就宛如漢字【一】的形狀,加上發【N】的舌頭位置,也可以把發【開口式空韻】的空隙塞掉大半,【開口式空韻】也會被發音【IN】影響而難以發音(或不清楚),所以發出【IN】音時也總是不含【開口式空韻】。請繼續看以下這兩大段的解說。

第二大段{詳細地解說【開口式空韻】的發音原理} :
根據我的研究,【開口式空韻】就是在嘴巴不閉合(上下雙唇不閉合而微張),而且上下兩排牙齒並未咬緊牙關的狀態下{如果咬緊牙關的話,就無法發出【開口式空韻】的聲音。},刻意地在上下兩排牙齒之間稍微鬆開一點空隙,讓口腔中之氣流穿透過上下兩排牙齒之間的空隙所產生的【最弱勢的母音】。

根據【母音(元音)】和【子音(輔音)】的發音原理,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元音)】的情況下,要單獨發出子音(輔音)是不可能的。因之,在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元音)】的情況下,要發出子音(輔音)( 除了子音是結尾子音【M】的情況之外)的時候,就會自然地產生【開口式空韻】。

例如 : 在漢字【思】【施】【師】【之】的國語發音之中,因為沒有其他母音,就自然地產生【開口式空韻】。否則,要單獨地發出子音(輔音)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常見的【開口式空韻】當然就是【帀】韻母,也就是指漢語拼音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之中的【I】,或是在通用拼音裡寫成【IH】。{在說及這個【帀】韻母之時,要唸為【倒ㄓ】韻。

換言之,【開口式空韻】就是【倒ㄓ韻】,相當於韓字【ㅡ】的發音韓字羅馬拼音【EU】。在大刮弧內的此段內容是我加上去的解釋。把【空韻=IIH】的發音與國語注音符號【一】的發音來比較的話,其實是相差很多的,但由於在拉丁(羅馬)字母之中找不到可以表示【開口式空韻】的字母,只好以【IIH】來代替。

從發音嘴形大小及氣流來看,【開口式空韻】和母音【I】是最接近的。根據我的研究,除了【閉口式空韻】(是隱藏型的母音)之外,【開口式空韻】是最弱勢的母音,母音【I{國語乙式羅馬拼音【I】,也就是國語注音符號【ㄧ】)則是第二弱勢的母音{也就是除了比【開口式空韻】稍為強勢之外,母音【I】是比其他所有母音更為弱勢的母音}

【開口式空韻】和母音【I】這兩個發音是有可能並存(同時存在)於一個漢字的發音之中。例如 : 在漢字【承sîng】【勝sing】【清tshing】【卿khing】的台語河洛話發音之中,【開口式空韻】和母音【I】這兩個發音都是同時並存的。

【開口式空韻】若遇到母音【I】之外的其他強勢母音,【開口式空韻】會自然地被強勢母音覆蓋掉,而無法與其他強勢母音並存(同時存在)於一個漢字的發音之中。例如: 在漢字【三sann】【安an】【空khangkhong】的台語河洛話發音之中,假如有【開口式空韻】存在,都會被其他強勢母音{母音【A】或【O}覆蓋掉,所以當然不可能含有【開口式空韻】的聲音。{如前所述,在任何一個漢字的發音之中,若母音為母音【I】以外的其他任何一種較強勢的母音,則這個漢字的發音肯定不可能含有【空韻】這個發音。}

此外,【開口式空韻】若遇上結尾子音是子音【M】的話,因為結尾子音【M】的發音嘴形是把雙唇閉合來發音的,在漢語的【開口式空韻】也會自然地被結尾子音【M】消滅掉。例如: 在漢字【三sam】【心sim】的台語河洛話發音之中,假如有【開口式空韻】存在,也都會被結尾子音【M}消滅掉,所以當然不可能含有【開口式空韻】的聲音。

還有,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而且結尾子音是子音【M】的情況,雖然不會產生【開口式空韻】,但是卻會自然地產生【閉口式空韻】。有關【閉口式空韻】,將在第三大段做更詳細的說明。}

另外還有個特例,在韓字【음】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在韓字【음】之中的【開口式空韻】{韓字【ㅡ】的發音韓字羅馬拼音【EU}是搶先於結尾子音【M】的發音之前發音,所以韓字【음】的【開口式空韻】會聽得見而不會被結尾子音【M】消滅掉。

在韓語,母音是母音,子音就是子音,韓語的【開口式空韻】符號就是韓字【ㅡ】韓字羅馬拼音【EU】。在國語或台語河洛話,沒有符號可以分離地來表示【開口式空韻】。

有關【開口式空韻】的羅馬拼音,或許可以參考韓字羅馬拼音。
我認為,若使用韓字羅馬拼音【EU】來取代【開口式空韻】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空韻IIH】的話,可以完全地消除把【空韻IIH】誤認為是母音【I】的疑慮。換言之,我們可以考慮以韓字羅馬拼音【EU】取代國語【倒ㄓ韻】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空韻IIH】。例如 : 漢字【施shih】的國語發音之羅馬拼音可以改寫成為【SHEU】,以取代現在所使用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shih】。如此一來,原來在漢字【施shishih】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I{就是【空韻I】,為了區別,我總是必須特地寫成【空韻IIH}和在漢字【街jie】的國語發音之羅馬拼音【I{國語注音符號【ㄧ】}很容易混淆的問題就可以輕易地解決了。

同理,【開口式空韻】的另類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空韻E】也可以考慮使用韓字羅馬拼音【EU】來取代。例如 :漢字【蒙meng】的國語發音之羅馬拼音可以改寫成為【MEUNG】,以取代現在所使用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meng】。如此一來,原來在【蒙meng】的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E{為了區別我特地寫成【空韻E}和在漢字【街jie】的國語發音之羅馬拼音【E】經常混淆的問題就可以輕易地解決了。

再說,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_就像在國語注音符號【ㄥ】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個【空韻概念的混淆不清】的缺陷。在台語河洛話,目前並沒有符號可以分離地來表示【開口式空韻】。也就是說,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之中,目前並沒有符號可以分離地來表示【開口式空韻】,而是讓【開口式空韻】直接內含於結尾子音【NG】之中。例如 : 漢字【門口mn̂g-kháu】的【門 mn̂g  (白話音) 相當於漢字【蒙meng】的國語發音,也就是相當於韓字【믕】= 韓字羅馬拼音【MEUNG】的發音(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

類似於如前所述的道理,內含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之中的【開口式空韻】也可以考慮使用韓字羅馬拼音【EU】來取代。那麼,漢字【門口mn̂g-kháu】的【門 mn̂g (白話音)】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就可以改寫成為【MEUNG】,以取代現在所使用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MNG(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如此一來,原來在漢字【楓png】【門 mn̂g】【飯pn̄g】這類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內含【開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NG}的用法就不須要再繼續地使用了。換言之,我們在以後所使用的或看到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NG】都是像在漢字【航空hâng-khong】之中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NG】那樣地,只是表示單純的結尾子音【NG{完全不含【開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NG)而已。那麼,以後再也不會發生把單純的結尾子音【NG{完全不含【開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NG}和內含【開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NG】混為一談的問題了。

參考(我很不認同有些漢語學者的說法,他們把韻母和聲母的分際都搞混了。) :
為了區別,有些漢語學者稱呼【空韻】為【零韻母】,把【只有聲母,沒有韻母】的音節稱為【零韻母】音節。相對地,又把【零韻母】音節之中的這些聲母(例如: hmnng)稱為【零韻母聲母】。

第三大段{詳細地解說【閉口式空韻】的發音原理} :
根據我的研究,【閉口式空韻】就是在嘴巴雖然閉合(上下雙唇已經閉合),但是上下兩排牙齒並未咬緊牙關的狀態下{如果咬緊牙關的話,就無法發出【閉口式空韻】的聲音。},刻意地在上下兩排牙齒之間稍微鬆開一點空隙,讓口腔中之氣流仍然可以穿透過上下門牙之間的空隙、抵達門牙和嘴唇之間的空間所產生的【最弱勢的母音】。

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閉口式空韻】? 如前所述,根據【母音(元音)】和【子音(輔音)】的發音原理,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元音)】的情況下,要單獨發出子音(輔音)是不可能的。因之,在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元音)】的情況下,要發出子音(輔音)的時候就會自動地產生【開口式空韻】。但是,若【開口式空韻】若遇上結尾子音【M】的話,因為結尾子音【M】的發音嘴形是把雙唇閉合來發音的,【開口式空韻】也會自然地被子音【M】消滅掉。可是在傳統漢語(例如:台語河洛話)卻有極少數特例,在完全沒有其他【母音(元音)】的情況下,想要單獨地發出結尾子音【M】的話,就會自然地產生【閉口式空韻】。例如 : 在漢字【毋但m̄-nā】或漢字【毋是m̄ sī】之中,漢字【毋】的台語河洛話發音就會自然地產生【閉口式空韻】。還好,除了漢字【毋】這類極少數的特殊情況之外,【閉口式空韻】都不會產生。

在台語河洛話,目前並沒有符號可以分離地來表示【閉口式空韻】。也就是說,在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之中,目前並沒有符號可以分離地來表示【閉口式空韻】,而是讓【閉口式空韻】直接內含於結尾子音【M】之中,台語學者使用一個叫做【自鳴音】的名詞來稱呼內含【閉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M】。例如 : 漢字【毋但m̄-nā】之中的漢字【毋】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M】就被稱為【自鳴音】,以別於其他【非自鳴音】的子音_非自鳴音就是沒有母音就不能單獨地發音的子音。

如前所述,【開口式空韻】的另類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空韻E】可以考慮使用韓字羅馬拼音【EU】來取代。例如 :漢字【蒙meng】的國語發音之羅馬拼音可以改寫成為【MEUNG】,以取代現在所使用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meng】。再說,在漢字【三sann】的台語河洛話發音之中,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sann】的【nn】不是子音【n】,而是被用來表示【鼻化母音ann】的產生是由於受到【n】這一類的鼻音{n】或【m】、【ng}之影響。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使用某個符號或字母來區分【開口式空韻】及【閉口式空韻】,並且註記這個【閉口式空韻】是為何而生呢? 最後,我考慮使用羅馬拼音【EM】來表示這個【閉口式空韻】,以取代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自鳴音M】的內含【空韻】。

基於這個想法,漢字【毋】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就可以改寫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EMM】,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自鳴音M】。

舉例說明如何使用【閉口式空韻】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EMM :
在漢字【三sam】【心sim】的台語河洛話發音之中,結尾子音【M】是完全不含【閉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M】。在漢字【毋】改寫過後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EMM】之中,【EM】是【閉口式空韻】的羅馬拼音。在【EMM】中間的【M】是表示在沒有其他母音的情況下,為了要發出結尾子音【M】的聲音,才產生這個【閉口式空韻】。在【EMM】最後面剩下的【M】就是完全不含【閉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M】,以取代原來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自鳴音M】。如此一來,就不會發生把單純的結尾子音【M{完全不含【閉口式空韻】的結尾子音【M}和內含【閉口式空韻】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自鳴音M】混為一談的問題了。

參考(我很不認同有些漢語學者的說法,他們把韻母和聲母的分際都搞混了。) :
有些漢語學者認為,和【零聲母】 (沒有開頭子音)相對,【空韻】亦稱為【零韻母】。在漢語中,有些音節只有聲母,沒有韻母,稱為【零韻母】音節。而這【零韻母】自然就是【空韻】。例如 :「哼」(hmhng)。相對地,這些聲母也可稱為【零韻母聲母】:有hmnng四個。 事實上,我很不認同漢語學者的這種說法,因為他們把韻母和聲母的分際都搞混了。 俗語說 : 橋歸橋,路歸路。韓字把母音和子音完全地分離,所以不會產生什麼重大缺陷。但是,不管是在國語之注音符號或是在台語河洛話之甲式羅馬拼音,沒有把母音和子音完全地分離,所以在【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的子音符號以及在【聲隨韻】 (或稱【附聲韻】) 【ㄣ】【ㄥ】這類的國語注音符號,都存在著因為【空韻】不清不楚所產生的重大缺陷。


【參考資料一】何謂【空韻】
根據國語學者的研究,有關【空韻】之最詳細的敘述 :
 何謂【空韻】【帀】韻母就是所謂的【空韻】,也就是指漢語拼音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之中的【I】,或是在通用拼音裡寫成【IH】。{在說及這個【帀】韻母之時,要唸為【倒ㄓ】韻。換言之,【倒ㄓ】韻就是【空韻】,相當於韓字【ㅡ】的發音韓字羅馬拼音【EU】。在大刮弧內的此段內容是我加上去的解釋。把【空韻=IIH】的發音與國語注音符號【一】的發音來比較的話,其實是相差很多的,但由於在拉丁(羅馬)字母之中找不到可以表示【空韻】的字母,只好以【IIH】來代替。

所謂【空韻】,就是想把【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的子音(在此舉s為例)直接唸成一個音節(思)所需要的那個母音。再舉例子如「之」的注音是「ㄓ」,在這種情況也是只有聲母沒有韻母,一般來說每個音節都應該要有韻母,其實在這種情況就是省略了【帀】韻母沒有寫出來。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