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把漢字【我】的台語河洛話發音【GUA】轉換成國語發音【ㄨㄛˇ】的轉換過程

在網路上,為何常看到網友用【哇來咯!】來取代【我來囉 !? 這個答案可能有兩種,有一種可能就是,【哇來咯!】是年輕網友間所喜愛的流行用語{或許在感覺上,比較不嚴肅而有點輕鬆(無拘無束或自由自在)的感覺吧!},另一種可能是,受國語的影響,以至於年輕人或許不太曉得【我】其實是正確的用字。漢字【我】的台語河洛話發音為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GUA】,雖然是很稀鬆平常的一個發音,但是受國語發音的排擠效應{在學校受教育時,大家總是被教導漢字【我】的發音就是【ㄨㄛˇ】_國語乙式羅馬拼音【WO】,在心理上造成一種【先入為主】的錯誤印象_漢字【我】似乎就只能發音為【ㄨㄛˇ】},而很難想像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GUA】的正確漢字原來就是漢字【我】,甚至擔心用錯字。

之前我就曾經說明過,把【傳統漢語】徹底地改造為滿清帝國之【官話】{今日之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轉換原理(發音的轉換規律),就是基於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利用類似於在【註解一】之中的第二種原因所說的反向操作(刻意地創造差異)來改造。{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現在我就再次以漢字【我】的台語河洛話發音為例,分成五段來說明這個傳統漢語的語音是如何由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GUA】被刻意地(刻意地製造差異)轉換成國語發音【ㄨㄛˇ】。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guá (白話音)
2         ngóo (文言音)
(在文言音的情況,除了【我】之外,有時還使用另一個漢字【吾】)
3 自我    tsū-ngóo

第一段 (直接去除濁音_開頭子音) :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漢字【我】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為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GUA】,甲式羅馬拼音【GUA】之中的【G】和日語【が】的發音{日語羅馬拼音【GA}之中的【G】都是濁音_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ㄎ】的濁音,在國語或在韓語的情況,都是沒有可以表示濁音的注音符號或羅馬拼音,所以把甲式羅馬拼音【GUA】之中的【G】先直接去除掉,也就是剩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A】來繼續轉換。

第二段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A】換成韓字羅馬拼音【WA)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A】的發音完全等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A】,也相當接近於韓字【ㅘ】(或韓字【와】)_ 韓字羅馬拼音【WA】。(在韓語之中,沒有發音為羅馬拼音【UA】的韓字,只有發音為韓字羅馬拼音【WA】的韓字【ㅘ】(或韓字【와】。) {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

無論如何,在這個階段,就是要把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A】換成韓字羅馬拼音【WA】,然後才可以繼續下一步的轉換。

第三段 (利用陰陽兩儀的概念,把韓字羅馬拼音【WA】做反向操作,轉變成韓字羅馬拼音【WEO) :
韓字【ㅘ】(韓字羅馬拼音【WA) = 韓字【ㅗ】(韓字羅馬拼音【O) + 韓字【ㅏ】(韓字羅馬拼音【A) 。還有, 韓字【ㅝ】(韓字羅馬拼音【WEO) = 韓字【ㅜ】(韓字羅馬拼音【U) +  韓字【ㅓ】(韓字羅馬拼音【EO)

即使不懂韓語的人,也可以輕易地看出來韓字【ㅘ】和 韓字【ㅝ】的關係正好是上下相反(韓字【ㅗ】和韓字【ㅜ】)和左右相反(韓字【ㅏ】和韓字【ㅓ】)同時轉換的反向操作 換言之,韓字羅馬拼音【WA】的相反就是韓字羅馬拼音【WEO】。

第四段 (韓字羅馬拼音【WEO】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韓字羅馬拼音【U】,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EO】。{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三】}

韓字【ㅝ】(韓字羅馬拼音【WEO) = 韓字【ㅜ】(韓字羅馬拼音【U) +  韓字【ㅓ】(韓字羅馬拼音【EO) 所以,韓字羅馬拼音【WEO】相當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

第五段 (刻意地把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當做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 :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但是,如果刻意地(故意地)把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看成是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的話,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就可以整段被改寫成為,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國語注音符號【ㄨ】) +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國語注音符號【ㄛ】) = 國語注音符號【ㄨㄛ】{(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O】或【WO(在沒有開頭子音的情況,也就是在像漢字【我】的國語發音這類無聲母的情況)}


【註解一】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根據我的研究,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原因是發生在同一種語言之中(例如在台語河洛話之中),因為在【上古漢語】最原始創造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一個漢字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發音,為免於混淆而故意地做反向操作。第二種原因是發生在兩個國家的語言之中,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族群)互別苗頭地唱反調、標新立異心態所做的反向操作。(或者是發生在兩種不相同的語言之中,後來的抄襲者不願意照單全收地抄襲原創者的作品,而刻意做出來的反向操作。)

舉漢字【街】【稅】的台語河洛話發音為例來簡單說明傳統漢語的語音是如何被刻意地造成不同。

街仔路 ke-á-lōo/kue-á-lōo (漳州音/泉州音),在漢字【街】的台語河洛話發音,漳州音ke和泉州音kue相比較的話,漳州音比泉州音少了母音【u】。

相反地,稅金suè-kim/sè-kim (漳州音/泉州音),在漢字【稅】的台語河洛話發音,漳州音sue和泉州音se相比較的話,漳州音比泉州音多了母音【u】。

由此可見,即使是血統最相近之漳州音河洛人及泉州音河洛人(以前發生過漳泉之爭),有些語音也會刻意地說成相反。{請參考在本【註解一】的第二種原因}

把【傳統漢語】徹底地改造為滿清帝國之【官話】{今日之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轉換原理(發音的轉換規律),就是基於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利用類似於在漢字【街】【稅】為例的這種方法{在本【註解一】之中的第二種原因所說的反向操作(刻意地創造差異)}

例如: 在漢字【街】的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發音【KE】,再加上【I】,就變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KIE】,再刻意地(刻意地創造差異)把【KIE】之中的【KI{相當於漢字【基】的台語河洛話發音,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ㄍㄧ】)轉換成【JI(相當於漢字【基】的國語發音【ㄐㄧ】},就可以把漢字【街】的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發音【KE】轉換成漢字【街】的國語發音【ㄐㄧㄝ】_國語乙式羅馬拼音【JIE】。

換言之,漢字【街】的漳州音台語河洛話發音【KE_相當於【ㄍㄝ】,經由加上【I_相當於【ㄧ】,成為羅馬拼音【KIE_相當於【ㄍㄧㄝ】,再改成羅馬拼音【JIE】相當於【ㄐㄧㄝ】,就可以轉換成漢字【街】的國語發音【ㄐㄧㄝ】_國語乙式羅馬拼音【JIE】。

參考:
滿清帝國之滿族所使用的語言和韓日語(甚至是日本沖繩縣之傳統琉球語)都是同樣地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語言{北蒙古人種(北方人)的語言都是屬於阿爾泰語系的語言},根本不同於傳統漢語。

傳統漢語是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族語言{南蒙古人種 (是南方人)的語言都是屬於漢藏語系的語言。傳統漢人是南方人,就是蒙元帝國最看不起、最下等的南人。},比較接近於南方漢藏語系的各種語言(在中國南方或在中南半島的漢藏語系各族的語言),而根本不同於北方阿爾泰語系的蒙滿各族的語言。

滿清帝國之官方語言原本為滿語(接近於金帝國之女真語),但是後來大漢奸洪承疇(松錦之戰被俘降清,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大學士)之建議{文化上,洪承疇建議滿州統治集團也須弘揚儒家學術,尊信孔孟,「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亦為滿清統治漢人的統治基礎。}逐漸被清廷信納了,康熙四十九年(距洪承疇逝世之時,已經過了四十五年)康熙皇帝下詔編纂康熙字典,徹底地改造傳統漢語為滿清帝國之官話{今日之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並以官話為基準、施行科舉制度來懷柔漢族,以符合滿清帝國之需要_使漢族不再反清,美其名為清廷接受(其實是變相地消滅)傳統中華文化。


【註解二】韓字【ㅘ】
以我的姓{漢字【黃】}為例,【黃】的國語乙式羅馬拼音為【HUANG】。但是,對於姓氏同樣為漢字【黃】的韓國人,他所使用【黃】 (韓字【황】)的韓字羅馬拼音為【HWANG】。

為何會有這種差異呢? 原因就是,在韓語之中,沒有發音為羅馬拼音【UA】的韓字,只有發音為韓字羅馬拼音【WA】的韓字【ㅘ】(或韓字【와】)

在國語,國語注音符號【ㄨㄚ】{國語乙式羅馬拼音【WA(在沒有開頭子音的情況為【WA】,但是在有開頭子音的情況則為【UA】,例如 : 在【ㄏㄨㄚ】為【HUA】。} =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A】。簡言之,【U+A=WA】是為特例,在通常(有開頭子音)的情況,【U+A=UA】。

在台語河洛話,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A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A】。簡言之,【U+A=UA】。

在韓語,韓字【ㅘ】(韓字羅馬拼音【WA) = 韓字【ㅗ】(韓字羅馬拼音【O) + 韓字【ㅏ】(韓字羅馬拼音【A) 因此,韓字羅馬拼音【O) + 韓字羅馬拼音【A) = 韓字羅馬拼音【WA】,簡言之,【O+A=WA】。

利用【U=O+O】的轉換規律 {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四】},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A=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A】,就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A=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A=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WA=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WA】。

結果可以發現,韓字羅馬拼音【WA】和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A】的發音聽起來極為相似(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用韓字來解釋的話,兩者之差異等於一個【O】。換言之,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A-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WA】。

【註解三】
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在發音時的嘴形也是並不須要成為圓形(不須用力使嘴巴成為圓形),而是嘴巴放輕鬆,使嘴巴成為自然張開的鬆弛狀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是相對地比較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

在台語河洛話的母音之中,為何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只能說是相對地比較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 ? 我之所以不說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可以視情況而有兩種不同的發音。

經過我的研究,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只有用在羅馬拼音【O】及羅馬拼音【OH】這兩種情況,在此第一種發音就是國語的母音【ㄜ】,第一種發音以外的其他各種情況都是第二種發音,第二種發音就是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一種發音相同於國語的母音【ㄜ】
1  運河  ūn-hô       2  河流        hô-liû       3  河邊        hô-pinn
1        io̍h    2  藥仔        io̍h-á  3 藥方  io̍h-hng  4  藥粉  io̍h-hún
1  下落  hē-lo̍h     2 發落  hua̍t-lo̍h
1  相見  sio-kìnn   2 相告 sio-kò    3  相攬        sio-lám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二種發音相同於韓字【ㅓ】
1  鹿  lo̍k  2        鹿仔         lo̍k-á
1    lo̍k  2  連絡         liân-lo̍k
1    lo̍k  2 落伍 lo̍k-ngóo          3  落魄        lo̍k-phik  4 落成  lo̍k-sîng 
1  相信 siong-sìn  2 相隨  siong-suî        3 相當 siong-tong


【註解四】【U=O+O】的轉換規律
從英文GOODWOODCOOLWOOLMOOD這些英文字的母音來看,都是含有發音【U=【ㄨ】,就是這些英文字的羅馬拼音【OO(英文就是使用乙式羅馬拼音的英國、美國文字) 的發音就是【音標】【U=【ㄨ】。從這些英文字可以看出來有一個轉換規律存在於英文字的【音標】和英文字的【羅馬拼音】之間,那就是【音標】(做為發音符號的功能)U= 羅馬拼音【O+ 羅馬拼音【O】的轉換規律。蒙古西征之後,這種轉換規律隨著東來的西洋人(蒙元帝國所稱之色目人)而傳入中國,後來不管是在【音標】和【羅馬拼音】之間,還是在【羅馬拼音】和【羅馬拼音】之間,【U=O+O】的轉換規律都被拿來活用於某些語言的發音改造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