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下】,從【台語河洛話】轉換成【國語】的母音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以下 í-hā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以下】的【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A】,漢字【以下】的【下】國語【ㄒㄧㄚˋ】的乙式羅馬拼音【SHIA】。把甲式羅馬拼音【HA】轉換成乙式羅馬拼音【SHIA】的過程分成三段,說明如下:
第一段 :
首先,把漢字【以下】的【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A】的【H】暫時擱置,在剩下的羅馬拼音【A】(相當於漢字【亞洲】的【亞】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A】)之前加上【I】,可以把【I】轉換成【IA】(相當於漢字【亞洲】的【亞】國語注音符號【ㄧㄚ】= 乙式羅馬拼音【IA】)。
第二段 :
把之前暫時擱置的羅馬拼音【H】加回到乙式羅馬拼音【IA】(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ㄧㄚ)的前方做為開頭音【聲母】,結果可以得到乙式羅馬拼音【HIA】。
第三段 :
如在【註解一】第三段說明所述的道理,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轉換過程,如果遇到開頭音【聲母】是羅馬拼音【H】、而且韻母含有母音【I】或【IU】的情況 ,就把開頭音【聲母】羅馬拼音【H】改成羅馬拼音【SH】,如此一來,使得原本的羅馬拼音【HIA】轉換成注音符號【ㄒㄧㄚ】乙式羅馬拼音【SHIA】。因之,漢字【下】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A】就轉換成了漢字【下】的國語【ㄒㄧㄚˋ
】的乙式羅馬拼音【SHIA】。
【註解一】
在漢字【雄】從台語河洛話【HIONG】轉換成國語【SHIUNG】的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高雄 Ko-hiông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高雄】的【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IONG】,漢字【高雄】的【雄】國語【ㄒㄩㄥˊ】的乙式羅馬拼音【SHIUNG】。把甲式羅馬拼音【HIONG】轉換成乙式羅馬拼音【SHIUNG】的過程分成三段,說明如下:
第一段 :
首先,把漢字【高雄】的【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IONG】的【H】暫時擱置,把剩下的【IONG】加上【O】,可以把【IONG】轉換成【IOONG】,甲式羅馬拼音【IOONG】=【IUNG】,把甲式羅馬拼音【IUNG】之中的【I】和【U】完全融合成為國語注音符號【ㄩ】,就會得到乙式羅馬拼音【IUNG】。
第二段(在國語為何沒有注音符號【ㄏㄩㄥ】,這段幾乎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
把之前暫時擱置的羅馬拼音【H】加回到乙式羅馬拼音【IUNG】(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ㄩㄥ)的前方做為開頭音【聲母】,結果發現乙式羅馬拼音【HIUNG】(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ㄏㄩㄥ)幾乎無法發音,因為注音符號【ㄏ】羅馬拼音【H】的發音嘴形和注音符號【ㄩ】羅馬拼音【IU】的發音嘴形互相抵觸。
第三段 :
因之,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轉換過程,就做了一項補救措施 : 在遇到開頭音【聲母】是羅馬拼音【H】、而且韻母含有母音【IU】的情況 ,就把開頭音【聲母】羅馬拼音【H】改成羅馬拼音【SH】,使得原本的羅馬拼音【HIU】轉換成注音符號【ㄒㄩ】乙式羅馬拼音【SHIU】。
因為這個補救措施,漢字【雄】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IONG】就轉換成了漢字【雄】的國語【ㄒㄩㄥˊ】乙式羅馬拼音【SHIUNG】。
參考 :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轉換過程,在遇到開頭音【聲母】是羅馬拼音【H】、而且韻母含有母音【I】的情況,也是比照上述的情況{在遇到開頭音【聲母】是羅馬拼音【H】、而且韻母含有母音【IU】的情況},把開頭音【聲母】羅馬拼音【H】改成羅馬拼音【SH】,使得原本的羅馬拼音【HI】轉換成注音符號【ㄒㄧ】乙式羅馬拼音【SHI】。因為這個措施,漢字【下】的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HA】的【H】就轉換成了漢字【下】的國語【ㄒㄧㄚˋ】乙式羅馬拼音【SHIA】的【S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