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從漢字【用】看台語河洛話的【空韻】& 甲式羅馬拼音【O】之間的【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有兩種_【文言音】和【白話音】。
 īng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이】+【응】= 韓字羅馬拼音【YEUNG
合用  ha̍h-īng        
 iōng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영】= 韓字【이】+【엉】= 韓字羅馬拼音【YEONG
用途  iōng-tôo 

在韓字拼音成方塊韓字時,子音符號韓字【ㅇ】若用於左上、左方或上方位置時不發音,從來不用於左下、右上、右下或右方位置,只有用於下方位置時才發【NG】的音。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NG】相當於韓字【응】,韓字【응】= 韓字【ㅇ】+ 韓字【ㅡ】+ 韓字【ㅇ】= 韓字羅馬拼音【EU+NG= 韓字羅馬拼音【EUNG】。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ING】相當於韓字【이】+ 韓字【응】,韓字【이】+ 韓字【응】= (韓字【ㅇ】+ 韓字【ㅣ】) + (韓字【ㅇ】+ 韓字【ㅡ】+ 韓字【ㅇ】) = 韓字羅馬拼音【I+ (韓字羅馬拼音【EU+NG) = 韓字羅馬拼音【YEUNG】。

參考 :
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NG】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ENG】。直至目前,在台語河洛話的【空韻】尚未獨立地創制表示的符號(羅馬拼音),而是仍然隱含於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NG】之中。舉例說,在漢字【楓】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PNG】之中,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PNG】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BENG】。所謂台語河洛話的【空韻】就是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BENG】之中的羅馬拼音【E= 國語的【空韻】_【帀】韻母_【倒ㄓ】韻。 (有關國語的【空韻】,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若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IONG】相當於韓字【영】,韓字【영】= 韓字【이】+ 韓字【엉】= (韓字【ㅇ】+ 韓字【ㅣ】) + (韓字【ㅇ】+ 韓字【ㅓ】+ 韓字【ㅇ】) = 韓字羅馬拼音【I+ (韓字羅馬拼音【EO+NG) = 韓字羅馬拼音【YEONG】。

參考 :
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相當於韓字【ㅓ】= 韓字羅馬拼音【E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O】相當於國語注音符號【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O】相當於韓字【ㅗ】= 韓字羅馬拼音【O】。(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

從上述的韓字羅馬拼音分析可以看出來,從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ING】韓字【이+응】轉換成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IONG】【영,영=+엉】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응】轉換成韓字【엉】的轉換規律,也就是韓字【ㅡ】轉換成韓字【ㅓ】的轉換規律,也就是韓字羅馬拼音【EU】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EO】的轉換規律,也就是台語河洛話的【空韻】轉換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的轉換規律。

簡單言之,從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ING】韓字【이+응】轉換成漢字【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IONG】【영,영=+엉】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從韓字【ㅡ】轉換成韓字【ㅓ】的母音轉換規律,是屬於【母音增強式的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也就是【由空韻增強、母音增強式的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

補充說明 :
從韓字【ㅡ】轉換成韓字【ㅓ】的母音轉換過程,就是從最弱的母音【ㅡ】轉換成較強的母音【ㅓ】{類似在英語之弱音【 ə】增強為較強的母音【ɔ】。母音由最弱()增強至較強()}的轉換過程,也是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

從最弱的母音【ㅡ】轉換成較強的母音【ㅓ】的整個過程符合陰陽兩儀的精神,說起來似乎很抽象(難以想像)。雖然【強音與弱音】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音量大小】的概念,但是為了幫助了解,或許可以將【強音與弱音】的調整看做是(比擬為)在音量調整器做音量的調整_由最弱音()的此端增強(強度的線性平移)至較強音()的彼端。有關在音量調整器做音量的調整,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三】。





【註解一】:
何謂【空韻】? 根據國語學者的研究,有關【空韻】之最詳細的敘述 :

何謂【空韻】? 【帀】韻母就是所謂的【空韻】,也就是指漢語拼音的「【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之中的【I】,或是在通用拼音裡寫成【IH】。{在說及這個【帀】韻母之時,要唸為【倒ㄓ】韻。換言之,【倒ㄓ】韻就是【空韻】,相當於韓字【ㅡ】的發音= 韓字羅馬拼音【EU】。在大刮弧內的此段內容是我加上去的解釋。} 把【空韻=IIH】的發音與國語注音符號【一】的發音來比較的話,其實是相差很多的,但由於在拉丁(羅馬)字母之中找不到可以表示【空韻】的字母,只好以【IIH】來代替。

所謂【空韻】,就是想把【ㄓ】【ㄔ】【ㄕ】【ㄖ】【ㄗ】【ㄘ】【ㄙ】這類的子音(在此舉s為例)直接唸成一個音節(思)所需要的那個母音。再舉例子如「之」的注音是「ㄓ」,在這種情況也是只有聲母沒有韻母,一般來說每個音節都應該要有韻母,其實在這種情況就是省略了【帀】韻母沒有寫出來。只不過在北京方言中,【空韻】一定只會出現在【ㄓ】【ㄔ】【ㄕ】【ㄖ】【ㄗ】【ㄘ】【ㄙ】的後面,在其他子音之後不需要【空韻】,所以這個被稱呼為【空韻】的【帀】韻母在制定之後不久就又被廢除了。      


【註解二】: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這類的發音在【原始的古代漢語】時期的所有發音本來都是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_韓字羅馬拼音【EO】,在【後來的各種漢語】才開始分化成不同的發音,在【台語河洛話】可以視情況而分成兩種不同的發音。經過我的研究,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只有用在羅馬拼音【O】及羅馬拼音【OH】這兩種情況,在此第一種發音就是國語的母音【ㄜ】,在被寫成參考之韓字時,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仍然寫成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EO】,但是在此第一種發音之台語河洛話的真正發音其實就是國語的母音【ㄜ】。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以外的其他各種情況都是第二種發音,第二種發音就是完全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EO】。第二種發音的韓字【ㅓ】在發音時的嘴形和國語的母音【ㄚ】相同,但是發音卻比較像國語的母音【ㄛ】的聲音。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國語的母音【ㄛ】,其實國語的母音【ㄛ】是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O】,不可以混淆。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一種發音相同於國語的母音【ㄜ】
1      運河        ūn-hô     
2      河流        hô-liû     
3      河邊        hô-pinn
1          io̍h   
2      藥仔        io̍h-á        
3      藥方        io̍h-hng   
4      藥粉        io̍h-hún
1      下落        hē-lo̍h      
2      發落        hua̍t-lo̍h
1      相見        sio-kìnn       
2      相告        sio-kò     
3      相攬        sio-lám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二種發音完全相同於韓字【ㅓ】
1      鹿    lo̍k   
2      鹿仔        lo̍k-á
1          lo̍k   
2      連絡        liân-lo̍k
1          lo̍k   
2      落伍        lo̍k-ngóo       
3      落魄        lo̍k-phik
4      落成        lo̍k-sîng 
5      落選        lo̍k-suán
1      相信        siong-sìn        
2      相隨        siong-suî        
3      相當        siong-tong


【註解三】
在音量調整器做音量調整的方法,就是強度的線性平移,以推拉調整桿的方式來改變機械式音量調整器的音量,或者是以推拉滑鼠游標的方式來改變電子式音量調整BAR的音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