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字【ㅗ】轉換成韓字【ㅜ】這一組【縱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U】的轉換規律,也就是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OO】轉換成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U】的轉換規律。在我學習韓語之後,發現韓字【ㅗ】轉換成韓字【ㅜ】這一組【縱向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我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韓國【大宇대우】公司的英文名字【DAEWOO】以及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及【白話音】之間的關係。
起初,我只是發現韓國【大宇대우】公司的英文名字【DAEWOO】並不是完全根據韓文名字的羅馬拼音,後來經過進一步地研究(從GOOD、WOOD、COOL、WOOL、MOOD這些英文字的母音來看),我從英語發現了這種【U】=【O】+【O】的轉換規律。不久之後,我又意外地發現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及【白話音】之間,早就隱含著這種【U】=【O】+【O】的轉換規律。
從韓國【大宇대우】公司的英文名字【DAEWOO】發現的過程,分成兩段敘述如下 :
第一段 :
韓字【대】= 韓字【ㄷ】+ 韓字【ㅐ】= 韓字羅馬拼音為【D】+ 韓字羅馬拼音為【AE】= 韓字羅馬拼音為【DAE】。
在韓字拼音成方塊韓字時,子音符號韓字【ㅇ】若用於左上、左方或上方位置時不發音,從來不用於左下、右上、右下或右方位置,只有用於下方位置時才發【NG】的音。
韓字【우】= 韓字【ㅇ】+ 韓字【ㅜ】= 韓字羅馬拼音為【D】+ 韓字羅馬拼音為【AE】= 韓字羅馬拼音為【DAE】。韓字【우】的發音就是只有【韻母】而沒有【聲母】(在此的子音符號韓字【ㅇ】用於左上位置是不發音的)。換言之,韓字【우】的發音就是完全等於韓字【ㅜ】的發音
漢字【大】的韓語為韓字【대】,韓字【대】的韓字羅馬拼音為【DAE】。漢字【宇】的韓語為韓字【우】,韓字【우】的韓字羅馬拼音為【U】。因之,漢字【大宇】的韓語為韓字【대우】,相對應的韓字羅馬拼音為【DAE-U】。
第二段 :
把【大宇】的英文名字(DAEWOO)之中的【WOO】和漢字【宇】的韓語【우】的韓字羅馬拼音【U】拿來做比較及分析,使GOOD、WOOD、COOL、WOOL、MOOD這些英文字之中的羅馬拼音【OO】對照於這些英文字的母音【音標U】,我們可以發現【U】=【O】+【O】的轉換規律。(【U】=【O】+【O】的轉換規律,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補充說明:
【大宇】的英文名字【DAEWOO】之中的【W】只是為了配合英文式的羅馬拼音所加上去的羅馬拼音,而且【DAEWOO】之中的【W】也可以把【DAE】和【OO】這兩個音節清楚地隔開。換言之,把【DAEWOO】拿來和【DAE-U】或【DAE-OO】做比較的話,我做了一個合理的推敲 : 之所以會選用【DAEWOO】的理由,可能就是【DAEWOO】看起來更像英文。
在我學習韓語之後,我開始把許多漢字的台語河洛話發音改用韓字(韓語的發音符號)來表示,結果竟然發現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及【白話音】之間的關係,巧合地(出乎意料地)隱含著這種【U】=【O】+【O】的轉換規律。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雨 hōo (白話音) 相當於韓字【호】= 韓字羅馬拼音【HO】
2 雨衣 hōo-i
3 雨鞋 hōo-ê/hōo-uê
(漳州音/泉州音)
1 雨 ú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우】= 韓字羅馬拼音【U】
2 穀雨 kok-ú
3 風雨 hong-ú
從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及【白話音】之間的關係,發現【U】=【O】+【O】轉換規律的過程,分成兩段敘述如下 :
第一段 :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為甲式羅馬拼音【HOO】_相當於韓字【호】= 韓字羅馬拼音【HO】,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U】_相當於韓字【우】= 韓字羅馬拼音【U】。
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HOO】之中,台語河洛話甲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或韓字羅馬拼音) 【O】,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完全不存在羅馬拼音【U】=【O】+【O】的母音轉換規律 。{參考 :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或韓字羅馬拼音)【U】=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或韓字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OO】。}
第二段 :
如果借用韓字羅馬拼音【O】(相當於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來看,從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HOO】韓字【호】轉換成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U】韓字【우】的母音轉換規律,是從韓字【ㅗ】轉換成韓字【ㅜ】的母音轉換規律,也就是從韓字羅馬拼音【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U】的母音轉換規律。
韓字羅馬拼音【O】+【O】= 韓字羅馬拼音【U】,從韓字羅馬拼音【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U】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符合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結果發現,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和【文言音】之間,卻是巧合地(出乎意料地)隱含著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參考 :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或韓字羅馬拼音)【U】=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或韓字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OO】。}
從上述的兩段敘述,可以獲得兩個重要的結論 :
第一個結論 :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發音之中,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並不是早就存在於【古代漢語】的原始語音,而是後來(蒙古西征之後)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的過程之中,才利用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從【古代漢語】的原始語音(例如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或【O】)轉換出來的新造發音。相對地,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U】卻是早就存在於台語河洛話的原始語音,而不是後來才利用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從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之中的甲式羅馬拼音【OO】轉換出來的新造發音。
第二個結論 :
在字面上,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HOO】之中,台語河洛話甲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完全不存在羅馬拼音【U】=【O】+【O】的母音轉換規律,但是在實質上,在漢字【雨】的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和【文言音】之間,其實卻是巧合地隱含著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
補充說明(一) :
在【古代漢語】之中,像漢字【雨】這樣的例子{從台語河洛話【白話音】看起來完全不存在羅馬拼音【U】=【O】+【O】的母音轉換規律,但是在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和【文言音】之間,卻是巧合地隱含著羅馬拼音【U】=【O】+【O】轉換規律。}是唯一的一個,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
在蒙古西征之前,雖然在漢字【雨】的【古代漢語】巧合地隱含著這種【U】=【O】+【O】的轉換規律,但是這個【U】=【O】+【O】的轉換規律並未被廣泛地於使用於【古代漢語】的母音轉換過程。
直到蒙古西征之後,【U】=【O】+【O】這種轉換規律隨著東來的西洋人(蒙元帝國所稱之色目人)傳入中國,在蒙滿異族統治中國的時候,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國語(北京官話,滿大人官話Mandarin,普通話)】的轉換過程,才開始廣泛地使用【U】=【O】+【O】的轉換規律。
補充說明(二) :
從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白話音】甲式羅馬拼音【HOO】韓字【호】轉換成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的【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U】韓字【우】的母音轉換規律,是從韓字【ㅗ】轉換成韓字【ㅜ】的母音轉換規律,是屬於【縱向旋轉式的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也就是【上下反轉、繞X軸旋轉式的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
從漢字【雨】在台語河洛話【白話音】和【文言音】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現,在古代漢語的造字造音原理非常有趣(刻意地相反),正好是符合我常說的陰陽兩儀的精神。(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以及【註解三】之第一種原因。)
【註解一】
從GOOD、WOOD、COOL、WOOL、MOOD這些英文字的母音來看,都是含有發音【U】=【ㄨ】,就是這些英文字的羅馬拼音【OO】(英文就是使用乙式羅馬拼音的英國、美國文字) 的發音就是【音標】【U】=【ㄨ】。從這些英文字可以看出來有一個轉換規律存在於英文字的【音標】和英文字的【羅馬拼音】之間,那就是【音標】(做為發音符號的功能)【U】= 羅馬拼音【O】+ 羅馬拼音【O】的轉換規律。蒙古西征之後,這種轉換規律隨著東來的西洋人(蒙元帝國所稱之色目人)而傳入中國,後來不管是在【音標】和【羅馬拼音】之間,還是在【羅馬拼音】和【羅馬拼音】之間,【U】=【O】+【O】的轉換規律都被拿來活用於某些語言的發音改造過程。
參考 :
在英語羅馬拼音之中,在韓字羅馬拼音之中,在國語乙式羅馬拼音之中,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都是存在的。國語的母音【ㄨ】=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相當於國語的母音【ㄨ】= 國語的母音【ㄛ】+ 國語的母音【ㄛ】。
在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之中,羅馬拼音【U】=【O】+【O】的轉換規律是不存在的,因為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並不等於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E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是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O】= 國語的母音【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U】= 國語的母音【ㄨ】=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U】。
根據上述三段羅馬拼音分析,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U】= 國語的母音【ㄨ】= 國語的乙式羅馬拼音【U】= 國語的母音【ㄛ】+ 國語的母音【ㄛ】=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換言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U】=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註解二】
韓國(朝鮮時代)世宗大王(1418年~1450年在位)下詔創制頒佈【訓民正音】{特設諺文局,召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在研究朝鮮語音和漢語音韻的基礎上,以方塊字組合,一音節佔一字,創立表音文字。},竟然使得【韓字한글】意外地成為我們研究【上古漢語】的一盞明燈,使得【上古漢語】保留了一線生機(歷久不滅的火種)而不致於失傳。
有關韓字的起源,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說法。1940年發現了訓民正音解例本製字解[發行年代:朝鮮世宗28年(1446年)],所以有關韓字的其他所有學說在訓民正音解例本的發現之後失靈,數年間的爭論告終。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所以說,韓字是根據我們的【上古漢語】之中原本就存在的發音規則來創制的,也算是受惠於【上古漢語】的新發明。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所以說,韓字是根據我們的【上古漢語】之中原本就存在的發音規則來創制的,也算是受惠於【上古漢語】的新發明。
訓民正音解例本書中記載如下: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初聲凡十七字。牙音ㄱ,象舌根閉喉之形。舌音ㄴ,象舌附上齶之形。脣音ㅁ,象口形。齒音ㅅ,象齒形。喉音ㅇ,象喉形。ㅋ比ㄱ,聲出稍厲,故加劃。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ㅇ而ㆆ,ㆆ而ㅎ。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半齒音ㅿ,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無加劃之義焉。
【註解三】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根據我的研究,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原因是發生在同一種語言之中(例如在台語河洛話之中),因為在【上古漢語】最原始創造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一個漢字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發音,為免於混淆而故意地做反向操作。第二種原因是發生在兩個國家的語言之中,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族群)互別苗頭地唱反調、標新立異心態所做的反向操作。(或者是發生在兩種不相同的語言之中,後來的抄襲者不願意照單全收地抄襲原創者的作品,而刻意做出來的反向操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