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這一組【順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Y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YO】的轉換規律,也就是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IO】轉換成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IOO】的轉換規律。在我研究韓字羅馬拼音和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的對應關係之後,發現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這一組【順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我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漢字【用】的韓語【용】。
在我學習韓語之初,因為漢字【用途】的韓語【용도YONGDO】聽起來很像漢字【用途】的台語河洛話,我曾經誤以為漢字【用途】的韓語【용도YONGDO】完全相同於漢字【用途】的台語河洛話。
後來,我不但研究韓字羅馬拼音和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的對應關係,而且我開始把許多漢字的台語河洛話發音改用韓字(韓語的發音符號)來表示,於是發現在漢字【用途】的韓語【用途용도】之中,【用용】其實不同於漢字【用途】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iōng-tôo】之中的【用iōng】,經過兩相比對,結果就發現了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這一組【順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從漢字【用途】的韓語【용도】發現的過程,分成兩段敘述如下 :
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使用甲式羅馬拼音)
1 用 iōng (文言音) 相當於韓字【영】= 韓字羅馬拼音【YEONG】
2 用途 iōng-tôo
相當於韓字【영또】= 韓字羅馬拼音【YEONG-DDO】
第一段 :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依據中華民國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漢字【用途】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IONG-TOO】,相當於韓字【영또】。
在韓字拼音成方塊韓字時,子音符號韓字【ㅇ】若用於左上、左方或上方位置時不發音,從來不用於左下、右上、右下或右方位置,只有用於下方位置時才發【NG】的音。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為甲式羅馬拼音【IONG】,相當於韓字【영】,韓字【영】
= 韓字【ㅇ】+ 韓字【ㅕ】+ 韓字【ㅇ】= 韓字【ㅇ】+ 韓字【ㅣ】+ 韓字【ㅓ】+ 韓字【ㅇ】= 韓字羅馬拼音【I】+ 韓字羅馬拼音【EO】+ 韓字羅馬拼音【NG】= 韓字羅馬拼音【YEONG】。
參考 :
韓字【ㅕ】= 韓字【ㅣ】+ 韓字【ㅓ】= 韓字羅馬拼音【I】+ 韓字羅馬拼音【EO】= 韓字羅馬拼音【YEO】。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E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相當於韓字羅馬拼音【O】。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相當於國語的母音【ㄛ】。換言之,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O】= 韓字羅馬拼音【O】= 國語乙式羅馬拼音【O】。(有關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一】。)
不論及聲調的高低符號,漢字【途】的台語河洛話為甲式羅馬拼音【TOO】,相當於韓字【또】,韓字【또】
= 韓字【ㄸ】+ 韓字【ㅗ】= 韓字羅馬拼音【DD】+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DDO】。 其中, 韓字【ㄸ】= 韓字【ㄷ】+ 韓字【ㄷ】,韓字【ㄸ】是硬音,韓字【ㄷ】是軟音。(有關【硬音】和【軟音】,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二】。)
第二段 :
在漢字【用途】的韓語【용도】之中,漢字【用】的韓語為韓字【용】,漢字【途】的韓語為韓字【도】。
漢字【用】的韓語為韓字【용】,韓字【용】 = 韓字【ㅇ】+ 韓字【ㅛ】+ 韓字【ㅇ】= 韓字【ㅇ】+ 韓字【ㅣ】+ 韓字【ㅗ】+ 韓字【ㅇ】= 韓字羅馬拼音【I】+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NG】= 韓字羅馬拼音【YONG】。
參考 : 韓字【ㅛ】= 韓字【ㅣ】+ 韓字【ㅗ】= 韓字羅馬音【I】+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YO】。}
漢字【途】的韓語為韓字韓字【도】,韓字【도】 = 韓字【ㄷ】+ 韓字【ㅗ】= 韓字羅馬拼音【D】+ 韓字羅馬拼音【O】= 韓字羅馬拼音【DO】。
從上述韓字羅馬拼音的分析,我們得到一個結論 :
從漢字【用】的台語河洛話【文言音】甲式羅馬拼音【IONG】韓字【영】轉換成漢字【用】的韓語【용】韓字羅馬拼音【YONG】的母音轉換過程,就是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的母音轉換過程,於是發現了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這一組【順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
從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順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是屬於【時針旋轉式的母音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也就是【宛如時針、繞Z軸旋轉式的轉換規律】的一種類型。從這個例子可以發現,在把【古代漢語】改造成韓語的【漢字語】的過程之中,為了標新立異、或唱反調,刻意地把【古代漢語】的母音從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使其產生不同的發音(順時針旋轉,刻意地造成不同),也是利用我常說的陰陽兩儀的道理。(請參考附錄於後之【註解三】、以及【註解四】之第二種原因。)
從韓字【ㅕ】轉換成 韓字【ㅛ】的母音轉換規律,就是韓字羅馬拼音【YEO】轉換成韓字羅馬拼音【YO】的轉換規律,也就是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IO】轉換成台語河洛話的甲式羅馬拼音【IOO】的轉換規律。
【註解一】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這類的發音在【原始的古代漢語】時期的所有發音本來都是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_韓字羅馬拼音【EO】,在【後來的各種漢語】才開始分化成不同的發音,在【台語河洛話】可以視情況而分成兩種不同的發音。經過我的研究,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只有用在羅馬拼音【O】及羅馬拼音【OH】這兩種情況,在此第一種發音就是國語的母音【ㄜ】,在被寫成參考之韓字時,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O】仍然寫成相當於韓字【ㅓ】的母音【EO】,但是在此第一種發音之台語河洛話的真正發音其實就是國語的母音【ㄜ】。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第一種發音以外的其他各種情況都是第二種發音,第二種發音就是完全相同於韓字【ㅓ】的母音【EO】。第二種發音的韓字【ㅓ】在發音時的嘴形和國語的母音【ㄚ】相同,但是發音卻比較像國語的母音【ㄛ】的聲音。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國語的母音【ㄛ】,其實國語的母音【ㄛ】是台語河洛話(使用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O】,不可以混淆。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一種發音相同於國語的母音【ㄜ】
1 運河
ūn-hô
2 河流
hô-liû
3 河邊
hô-pinn
1 藥
io̍h
2 藥仔
io̍h-á
3 藥方
io̍h-hng
4 藥粉
io̍h-hún
1 下落
hē-lo̍h
2 發落
hua̍t-lo̍h
1 相見
sio-kìnn
2 相告
sio-kò
3 相攬
sio-lám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的母音【O】的第二種發音完全相同於韓字【ㅓ】
1 鹿
lo̍k
2 鹿仔
lo̍k-á
1 絡
lo̍k
2 連絡
liân-lo̍k
1 落
lo̍k
2 落伍
lo̍k-ngóo
3 落魄
lo̍k-phik
4 落成
lo̍k-sîng
5 落選
lo̍k-suán
1 相信
siong-sìn
2 相隨
siong-suî
3 相當
siong-tong
【註解二】
在【古代漢語】的【聲母】(開頭音),有【不送氣音】及【送氣音】(氣音)之分。在【不送氣音】沒有【軟音】及【硬音】之分,也就是說【不送氣音】一定是【硬音】。因之,在台語河洛話的發音符號之中,也只有【硬音】或【氣音】之分,在台語河洛話的【聲母】(開頭音)是以【硬音】(例如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T)或【氣音】(例如 : 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送氣音TH)的形式來表示。
在韓語,韓字【ㄷ】是屬於【不送氣音】之中的【軟音】,韓字【ㄷ】= 韓字羅馬拼音【D】。韓字【ㄸ】是屬於【不送氣音】之中的【硬音】,韓字【ㄸ】= 韓字羅馬拼音【DD】。韓字【ㅌ】是屬於【送氣音】,韓字【ㅌ】= 韓字羅馬拼音【T】。韓字【ㄸ】= 韓字【ㄷ】+ 韓字【ㄷ】,韓字【ㅌ】= 韓字【ㄷ】+ 韓字【ㅎ】。韓字【ㅎ】是屬於【送氣音】,韓字【ㅎ】= 韓字羅馬拼音【H】。
在韓語的【固有語】的【聲母】(開頭音),有【不送氣音】及【送氣音】之分,在【不送氣音】還有【軟音】及【硬音】之分。
在韓語的【漢字語】的【聲母】(開頭音),雖然有【不送氣音】及【送氣音】之分,但是【不送氣音】只能寫成【軟音】的形式。在韓語的【漢字語】有一條潛規則為,在【古代漢語】的【聲母】(開頭音)即使是【硬音】,相對地在韓語的【漢字語】的【聲母】(開頭音)也只能寫成【軟音】的形式。
【硬音】和【軟音】的區別 :
在日語,【竹たけ】之中的【た】相當於韓語的韓字【다】,在此的【た】和韓字【다】之中的韓字【ㄷ】都是屬於軟音,【あなた】之中的【た】相當於韓語的韓字【따】,在此的【た】和韓字【따】之中的韓字【ㄸ】都是屬於硬音。
在韓語,為了要和本國的【固有語】區分,外來的【漢字語】的開頭音存在著一個潛規則 : 在【古代漢語】開頭音原為【硬音】的情況,在【古代漢語】轉換成韓語的【漢字語】時,書寫時一律把【硬音】轉換成(寫成)【軟音】的形式。舉例說,漢字【追加추가】的漢字【加】的韓語發音雖然是寫成韓字【가】韓字羅馬拼音為【GA】,但是在說話時,漢字【追加추가】其實要唸為 (說成)【추까】(韓字【까】的韓字羅馬拼音為【GGA】)。換言之,漢字【追加추가】之中的【가】的開頭音雖是寫成韓字【ㄱ】(軟音),卻是要唸為 (說成)韓字【ㄲ】(硬音)。【硬音】和【軟音】的這種變化規則在韓日語都是相同的,所以我才會舉【あなた】之中的【た】來做說明。
舉例說,韓語的【固有語】的韓字【까】是最常用的情況是在一個句子的結尾,用於表示疑問之意,韓語的【입니까】的韓字【까】發音和聲調都完全如同在日語的【ですか】的【か】,所以漢字【追加】之中的【加】台語河洛話甲式羅馬拼音【KA】雖然是相當於韓字【까】,在韓語的【漢字語】只能寫成韓字【가】韓字羅馬拼音為【GA】,但是在說的時候,漢字【追加추가】要唸為 (說成)【추까】,漢字【加】的【漢字語】還是又還原為【古代漢語】的原來發音,由此可證漢字【加】的【漢字語】所傳承的【古代漢語】完全相同於現代的【台語河洛話】。
【註解三】
韓國(朝鮮時代)世宗大王(1418年~1450年在位)下詔創制頒佈【訓民正音】{特設諺文局,召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在研究朝鮮語音和漢語音韻的基礎上,以方塊字組合,一音節佔一字,創立表音文字。},竟然使得【韓字한글】意外地成為我們研究【上古漢語】的一盞明燈,使得【上古漢語】保留了一線生機(歷久不滅的火種)而不致於失傳。
有關韓字的起源,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說法。1940年發現了訓民正音解例本製字解[發行年代:朝鮮世宗28年(1446年)],所以有關韓字的其他所有學說在訓民正音解例本的發現之後失靈,數年間的爭論告終。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所以說,韓字是根據我們的【上古漢語】之中原本就存在的發音規則來創制的,也算是受惠於【上古漢語】的新發明。
訓民正音解例本闡明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難怪,我會發現到韓國人很巧妙地運用【太極陰陽圖】的陰陽兩儀這個概念創制了【韓字】的母音(元音),而且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所以說,韓字是根據我們的【上古漢語】之中原本就存在的發音規則來創制的,也算是受惠於【上古漢語】的新發明。
訓民正音解例本書中記載如下: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初聲凡十七字。牙音ㄱ,象舌根閉喉之形。舌音ㄴ,象舌附上齶之形。脣音ㅁ,象口形。齒音ㅅ,象齒形。喉音ㅇ,象喉形。ㅋ比ㄱ,聲出稍厲,故加劃。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ㅇ而ㆆ,ㆆ而ㅎ。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半齒音ㅿ,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無加劃之義焉。
【註解四】
在許多漢字的【國語】、【台語河洛話】、【台語客家話】、【韓語】、【日語】發音之中,許多發音的轉換規律也正好符合了陰陽兩儀的這種概念。根據我的研究,會有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原因是發生在同一種語言之中(例如在台語河洛話之中),因為在【上古漢語】最原始創造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一個漢字用在許多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發音,為免於混淆而故意地做反向操作。第二種原因是發生在兩個國家的語言之中,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族群)互別苗頭地唱反調、標新立異心態所做的反向操作。(或者是發生在兩種不相同的語言之中,後來的抄襲者不願意照單全收地抄襲原創者的作品,而刻意做出來的反向操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